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萌發地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浙江自提出生態省建設戰略以來,先后推出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河長制”等一系列先行先試舉措,在全省掀起了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革命,走出了一條經濟轉型升級、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的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2019年,我省通過生態環境部組織的國家生態省建設試點驗收,建成了全國首個生態省。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十四五”期間浙江將在更深層次、更廣領域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全域美麗大花園建設的戰略部署,圍繞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創造性地實施一批更具省域特色的環境治理硬核措施,不斷開辟綠色發展新境界,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我省應更注重從如下方面提升環境治理水平:
環境治理對象應更注重全面性
“十四五”時期是浙江低碳發展的關鍵期,是扎實推進我省海洋生態保護的歷史窗口期,也是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全面發力期,還是我省全域加速“無廢城市”建設、破解固體廢物管理難題的縱深推進期。
在梳理評估浙江現有生態環境質量考核體系的基礎上,應當根據《深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高水平建設新時代美麗浙江規劃綱要(2020-2035年)》等文件精神,全面推進碧水、藍天、凈土、清廢等行動,優化完善考核指標,以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為重要抓手全面深化生態環境治理,使浙江的綠色發展所涉領域更為廣泛、治理對象更為全面、工作開展更為有效。
例如,對標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國家承諾,改進我省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類指標;以美麗海灣、美麗海洋建設為主線和載體,針對我省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不佳這一短板,修改完善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考核評價指標,突出總氮、總磷排放控制;聚焦省級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作,設立能夠充分反映區域特色的生態保護修復評價指標;在充分參考吸納國家“無廢城市”最新指標的基礎上,以固體廢物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為核心,結合我省工作實際優化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目標指標,并將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納入美麗浙江建設考核體系等。
環境治理方式應更注重系統性
這里的“系統性”主要有3個方面的要求:首先,注重從經濟、生態與社會三大系統良性互動、包容共進的角度實現環境治理。通過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充分發揮省域環境治理的主觀能動性,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資本、生態盈余、綠色GDP的同步增長。其次,注重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態環境的協同治理和生態系統內部的整體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待問題,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生命軀體,應該統籌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因此,我省應當基于對區域自然系統的生態安全閾值、環境承載度和容納力的審慎評估,充分考慮生態系統的內在運行邏輯,對各個生態要素進行統籌管理和整體保護,強調在“多規合一”框架下環境治理的“全省一盤棋”理念,力避“就水治水”“就土治土”等條塊性、碎片化治理。最后,要改變環境治理過多依賴行政手段的現象,善于系統性地運用行政、經濟、市場、法治、科技等多種手段助力環境治理。在以恪守行政合法性、合理性原則為前提謹慎使用行政手段的同時,還應充分運用經濟手段(如環境稅收、污染者付費、政府對環保項目的撥款補助)、市場手段(如加速推進碳匯交易、水權交易、排放權交易等生態資產市場建設)、法治手段(如完善環保法規體系、強化浙江環境執法效果、辦好浙江環境司法案件)、科技手段(如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綠色治理新突破)等,以提升環境治理的有效性。
環境治理制度應更注重基礎性
“十四五”時期,要想構建浙江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基礎性制度建設的持續推進和實施落地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是環境信息化基礎性制度。浙江應充分發揮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優勢,在現有制度基礎上不斷完善浙江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與監測信息集成共享制度、生態環保綜合協同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制度、生態環境數字化轉型建設制度、浙江“三線一單”數據應用管理平臺建設制度等,通過環境信息化制度的建設實施推進生態環境數據共享,加大環境信息公開力度,助力解決環境治理中最突出的委托代理和外部性問題。
其次是權責基礎性制度。建立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環境安全監管責任體系是防范與化解環境責任風險的關鍵所在。浙江應當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制度、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制度等權責基礎性制度,以權責制度之剛性筑牢綠色發展這一生命線。最后是治理基礎性制度。“十四五”期間浙江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精細化分區管治制度、“區域環評+環境標準”審批制度、政企聯動共治制度、生態環境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度等的健全完善和有效實施,對于充分發揮政府作為環境治理改革引領者、治理體系建設維護者的積極作用,并將綠色化發展的動力和壓力傳導給企業,促使企業恪守規則底線、把握“綠色機遇”、集聚“綠色動力”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系省社科規劃課題成果]
【作者為浙江樹人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