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電子四路與太白南路交叉口,三個直徑超過3米,約5層樓高的青色圓筒已經吊入基坑。這幾個其貌不揚的“大塊頭”學名是一體化預制泵站,是我市小寨區域海綿城市建設緯零街地上調蓄池改造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工作人員介紹,由于體積巨大,這三個圓筒運輸時采用的特殊車輛在全陜西都僅有兩輛。
這些一體化預制泵站的主要作用是在強降雨時,將雨水箱涵中的水排入地上調蓄池,避免積水造成城市內澇。
2016年7月24日,一場50年難遇的大暴雨侵襲西安,引發城市內澇,其中小寨區域受到了嚴重影響,引發了人們對城市管理和建設的思考。西安市政府也當即出臺了《西安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17年7月4日,小寨區域海綿城市建設的62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約200億元。隨著多個項目的落成,小寨“看海”有望成為歷史。
據悉,小寨區域海綿城市項目是全國首例在建成區運用海綿城市理念改造提升城市環境的建設項目。即按照“滲、滯、蓄、凈、用、排”的方針,通過低影響開發理念(LID)海綿化改造、排水管網提標、雨污分流改造和超標雨水蓄排設施等建設,增強城市防澇能力,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利用水資源。通過將自然途徑和人工措施相結合,最終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格蘭富中國市政水務高級經理王海全。
“在城市建成區進行海綿城市建設的挑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空間上的,像小寨區域本來就是西安的一個商業中心,周邊很多建成的高樓、住宅小區,可以用于海綿城市改造的面積非常有限。其次要考慮如何降低工程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包括建設時的影響以及建成后的影響。”格蘭富中國市政水務高級經理王海全對告訴記者,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除了防治內澇,提升水環境和水生態以外,也包括雨水及污水的再利用,對于西安這座缺水城市的意義重大。
格蘭富是該項目一體化預制泵站解決方案的提供商。這家來自丹麥的水泵巨頭于1970年研發出一體化預制泵站,可廣泛應用于截污納管、城市排澇、市政輸配水與小區及建筑供水等領域。2009年,該公司將這套解決方案正是引入中國,并結合中國市場的特點,對這套方案進行本土化改造和提升,目前已獲得22項相關專利,其中包括5項發明專利。據王海全介紹,該一體化預制泵站非常適合城市建成區:全地埋式設計,基坑回填后地面只看得到井蓋,不僅節地還可與周邊綠化融為一體。由于是工廠預制,現場安裝的工期也明顯比傳統混凝土泵站短。此外,其振動和噪音都很小,完全不影響一街之隔的住戶生活。
根據規劃,西安將在今年年底實現全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30年,80%以上的城市建成區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在物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未來的城市管理有望更加智能。記者了解到,上海就正在建立一個水務一體化的智慧平臺,通過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幫助城市管理者更精準預知內澇可能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并輔助決策,從而更好地統籌調節各種配套設施來避免內澇的發生。王海全告訴記者,格蘭富針對中國市場的智慧化解決方案也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落地。此外,他也表示,格蘭富在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環境各方面都有解決方案和成功案例,包括供水和黑臭水體治理。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高強度的人類生活,水循環系統發生了顯著變化,導致洪澇、干旱等極端天氣頻發。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在2015年全面啟動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此后又在2017年啟動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旨在優化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布局,提高城市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
應對氣候變化,一方面是適應氣候變化,另一方面還需減緩氣候變化。這就要求全社會踐行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這也被寫入了中央制定的2035年遠景目標。
王海全對記者表示,格蘭富創立75年來一直與水打交道,因此更了解應對水資源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迫切性,也有志于在應對這些挑戰方面發揮更大的力量。因此,該公司今年也在全球范圍內推出了#為水而戰#ForOurWater主題系列活動,旨在提升社會各界對水資源和氣候變化挑戰的關注,希望不斷推動社會各界對氣候變化和水挑戰的認知,呼吁并調動全社會共同努力,實現真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