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成投入使用的水塘江水質凈化廠
記者昨日從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獲悉,截至今年10月底,全區黑臭水體治理累計完成投資約249.7億元,主要控源截污措施已基本完工,黑臭消除或基本消除率達到100%,長制久清的河段有27段;南寧市、桂林市、賀州市正在全面打造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因城施策按下治理“快進鍵”
在廣西,城與水相伴而生。過去,因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加上一些居民將垃圾隨意傾倒入河,導致部分水體出現黑臭現象。
2017年以前,全區采取末端截污的應急措施開展黑臭水體治理,但是治標不治本,不少黑臭水體治理一段時間后出現反彈。2018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列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志性重大戰役之一,要求3年內取得明顯成效。
自治區黨委、政府和自治區住建廳黨組高度重視,自治區住建廳指導全區各市調整治理思路,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的基本技術路線,以及系統排查、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的方法步驟,因城施策,多措并舉、水岸同治,系統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
各市因城施策開展治理后,水質有了明顯改善。其中,南寧市采取全流域全要素治理方式和PPP模式,打造了那考河、沙江河成功治水的案例。2017年,那考河項目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
全區166.1公里水體基本消除黑臭
為加強統籌調度,穩步推進治理,今年9月,自治區住建廳聯合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印發了《2020年廣西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目標》,明確各市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并將黑臭水體治理列為年度重點工作。
通過開展督促檢查、深入排查、以問題為導向指導各市縣整改、約談落后市縣等一系列舉措,讓廣西黑臭水體治理走出了“反復治、治反復”的怪圈,逐步實現從“一時清”到“時時清”。
據悉,全區列入全國黑臭水體整治監控平臺的城市黑臭水體共有70段,總長度約166.1公里。截至今年10月底,全區黑臭水體治理累計完成投資約249.7億元,主要控源截污措施已基本完工,黑臭消除或基本消除率達到100%,長制久清的河段有27段;南寧市、桂林市、賀州市正在全面打造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南寧市建成區內的竹排江及心圩江、朝陽溪、亭子沖等38段黑臭河段從全流域、全要素通盤進行綜合治理,逐步呈現“清水綠岸”的效果,并于今年10月全部達到水質抽測標準,城市整體水環境明顯優化。
力爭年底前90%以上河段長制久清
生態如何惠民、利民、為民?在完成主要控源截污工程,實現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目標后,全區進一步對河道進行生態修復,努力恢復河道生態系統,著力打造“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河道景觀。
南寧市利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開展黑臭水體全流域全要素系統治理,有效降低了污染物入河,竹排江從昔日群眾避之不及的臭水溝,蛻變成游客蜂擁而至的網紅濕地公園,取得明顯的社會效益;亭子沖流域不再黑臭,全長4.5公里的河道兩岸相繼涌現出江南公園、亭子沖碼頭、掃把嶺等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自治區住建廳還開展了一系列實現長制久清和進一步提升治理成效的工作:督促各地加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排污許可、排水許可、違法排污聯合執法、河長制巡河等制度和機制建設,力爭今年底前90%以上的河段達到長制久清。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等工作,逐步完善城市整體水環境循環體系,持續提升城市的整體水環境質量。
自治區住建廳副廳長封寧表示,全區將加快補齊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不斷提升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完善黑臭水體治理長效機制,打造更多“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城市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