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保定持續推進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修復,拒馬河、孝義河、漕河等9河流域正在變綠變美,一路清水直抵白洋淀,浸潤雄安。
2018年以來,除污、引水、造林、補綠……成了保定最重要的話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為我們開展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修復提出了更高要求。”保定市委書記黨曉龍說,該市按照“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的標準要求,持續加強白洋淀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工作,將其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相結合,與開展“三創四建”活動相結合,將白洋淀上游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作為推動京雄保生態建設一體化的重要內容。
保定高標準謀劃實施了總投資136億元的144個省定項目,大力推進流域內環境綜合整治,打好全流域污染治理、雨污分流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態修復和防洪體系建設五場攻堅硬仗。截至目前,已完成111個項目,構建起環雄安高品質銜接帶,不斷提升區域生態承載能力,在白洋淀上游筑起一道道生態屏障。除污、引水、造林、補綠……
綜合整治河道
實現碧水清流
以前涿州市松林店鎮夏辛店村村頭,河面波光粼粼,兩岸林草豐茂。北拒馬河南支由此而下的7公里河段風景怡人,成了周邊村民游玩、垂釣的好去處。
然而就在去年,這樣的美景對村民來說成了奢望。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北拒馬河南支滯留水質極端惡劣,村民反映強烈。
2018年7月至10月,涿州市向黑臭水體宣戰,總投資2091.2萬元,共處理底泥25萬立方米,修復污染水體34萬立方米,同時,他們還因地制宜在岸邊修建了游園濕地。
保定市生態環境局還將在北拒馬河南支淺水區域和深水區域種植荷花、水草等植物,構建更完善的河渠水環境自凈生態系統,形成一步一景。
保定市全力開展白洋淀上游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累計清除各類垃圾1025萬立方米,拆除違建違障1232處,封堵各類非法排污口1785個……總投資80億元實施了白洋淀上游河道22個治理工程,目前大部分已完工。
營造水系林網
建設景觀廊道
2017年,雄安新區的設立,對漕河等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態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既要打造生態林帶,又要打造藍綠交織的景觀帶。”
自2017年開始,與雄安毗鄰的徐水區高標準規劃、高起點設計,著手打造漕河兩側生態廊道綠化和環雄安新區林帶。
2019年7月,徐水區財政投資9300多萬元,啟動了107國道東至雄安新區界漕河兩側各1000米綠化建設。今年5月,總綠化面積達1.9萬畝的漕河水系林網建設全部完成。
在建設過程中,面向社會公開招選參與林帶建設的造林大戶或綠化公司,區政府每年每畝負擔1000元土地流轉租金,造林大戶或綠化企業每年每畝負擔290元。目前,面積達1.4萬畝的環雄安新區生態林帶已經全部完成,實現了政府要綠、企業(造林大戶)得利、社會受益的多方共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