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生水用于營造景觀。
記者從昆明市計劃供水節約用水辦公室獲悉,“十三五”期間,昆明主城區建成110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節約自來水超1億立方米,開工建設海綿城市126.27平方公里。
建成586座再生水設施
再生水的使用,不僅替代了大量優質水資源,還能從源頭就地或就近部分截污和削減水污染負荷,對治理和保護滇池,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昆明城市再生水利用分集中和分散兩種形式。1998年,昆明第一座再生水利用設施建成,標志著昆明市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正式起步。經歷了從試點研究,到全面推廣落實的過程,截至2020年底,昆明市中心城區已建成586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設計規模達16.98萬立方米/日。
城市再生水被稱為“第二水源”,再生水利用還能給再生水利用者節約水費支出,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十三五”期間,昆明通過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全力推進再生水利用,堅持嚴格落實節水“三同時”制度,全力推進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市、區(縣)、街道辦事處等5級分類分級監管體制機制。“十三五”期間,共審查節水措施方案1235件,建成110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新增設計規模2.28萬立方米/日,實施再生水利用補助資金共2363.14萬元;建成10座集中式再生水廠,設計日供水能力已達22.8萬立方米/日。已建成的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設施廣泛分布在住宅小區、城市公交停車場、大專院校等地,再生水用于項目內綠化澆灌、道路清潔、觀賞性景觀用水、公共衛生間沖洗等。
5年來,全市用于城市雜用水的再生水利用量1.06億立方米,相當于節約了1.06億立方米優質水。按滇池流域水環境整治三年攻堅水污染負荷削減核算方式計算,相當于削減了COD31827噸、總氮3182.7噸、總磷530.45噸。
海綿城市已達126.27平方公里
昆明海綿城市建設工作起步早。2009年昆明發生了嚴重干旱,結合城市水資源嚴重短缺和滇池治理保護的需要,昆明創新出臺了《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規定》,把雨水綜合利用設施納入主城區新建工程項目配套建設,為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三五”以來,昆明結合前期城市雨水綜合利用工作的基礎,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方案,開展了政策制度、編制專項規劃、制訂技術標準、建設監控系統等工作。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可以有效削減城市雨水徑流面源污染,提升城市及滇池水環境質量。為保障海綿設施有效落地,昆明強化了海綿設施建設管控,從項目立項、規劃、設計、施工圖審查、建設、驗收等環節提出了海綿設施建設管控技術要求,推動海綿設施同期配套建設落實到新、改、擴建工程項目全過程,避免重復建設和投資。目前,全市海綿城市開工建設126.27平方公里,其中2020年海綿城市開工建設面積25.77平方公里。新增250個雨水綜合利用設施,新增雨水控制規模17.65萬立方米/日。
同時,還編制完成了《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自評估報告》,經初步評定,68個排水分區中有5個排水分區各項指標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達標分區面積為100.73平方公里,占建成區面積的比例為20.54%,按自評估結果已實現“2020年,建成區20%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近期建設目標。
水平衡測試防止跑、冒、滴、漏
昆明自來水供水已有上百年歷史,部分用水單位由于供水設施陳舊,管材的選用比較落后,加上管網鋪設年限過長且缺乏必要的維護,庭院管網存在嚴重的漏水問題。特別是隨著昆明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一方面由于用水戶增加導致城市供水量增大,另一方面由于用水管理的疏漏,產生大量跑、冒、滴、漏等浪費用水現象。因此,全面開展、大力推進水量平衡測試工作是昆明市當前促進水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的必由之路。
水量平衡測試是一項用水管理的基礎性工作,通過水量平衡測試,用水單位可掌握各類用水設備、設施、儀器、儀表分布及運轉狀態,用水總量和各用水單元之間的定量關系,獲取準確的用水數據。依據獲取的數據和掌握的資料計算、分析、評價本單位的用水技術經濟指標,找出薄弱環節和節水潛力,采取修復措施,防止跑、冒、滴、漏。
5年來,昆明共深入現場檢查指導非居民用水單位2800多戶,指導開展水平衡和創建工作2300多戶,指導2500多戶非居民用水戶完善了“用水管理臺賬”,488戶用水單位開展了水量平衡測試工作。累計完成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579家、節水型小區90家。
此外,昆明還按照“一個中心、兩個延伸”的思路分版塊推行計劃(定額)用水管理,把月用水量在100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戶納入計劃用水管理。在五華、盤龍、官渡、西山區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工作的基礎上,向呈貢新區、空港片區延伸,向郊縣區延伸。目前,主城區范圍內納入管理的非居民用水戶戶表,已從2015年的5823只增加到2020年底的13421只,比2015年增加了130%。5年來,共收取昆明市主城區非居民超計劃累進加價水費共計5808.93萬元。
“十四五”期間,昆明將繼續把節水作為生態建設、緩解水資源短缺、減少污水排放、加強水環境治理保護的重要措施來抓,通過強化教育引導,完善政策法規,健全節水制度,推動技術創新,加強過程管理,深挖節水潛力,優化用水結構等措施,全面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充分發揮節水減排、節水減污、節水治污的作用,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
昆明水資源利用率全省最高
日前,云南省水利廳發布《2019年度云南省水資源公報》顯示,2019年全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7.0%,其中昆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率28.5%,為全省最高。
2019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008.0 毫米,折合降水總量3863億立方米,較常年偏少21.2%,屬枯水年九大高原湖泊年末容水量289.6億立方米,較上年減少1.3%。除瀘沽湖與上年持平外,其他湖泊均較上年有不同程度減少。
2019年,全省用水消耗量95.77億立方米,全省綜合耗水率61.8%。
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方面,2019年全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7.0%。行政分區中,昆明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率28.5%,為全省最高;怒江州水資源開發利用率0.8%,為全省最低。
從用水指標看,2019年全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7.0%。城鎮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124升/日,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84升/日。
飲用水源地今年100%達標
昆明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昆明市主城區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達標率為100%。
自來水水質的好壞,關乎市民身體健康。昆明市主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主要有云龍水庫、清水海水庫、松華壩水庫、大河水庫、柴河水庫、自衛村水庫、寶象河水庫這“七庫”。除柴河水庫暫停供水外,根據昆明市生態環境局每月監測結果顯示:1月至12月,6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標準,達標率為100%。
據企業財務快報統計,截至11月底,市國資委監管企業累計完成自來水供水量3.95億噸,同比下降1.98%。為了讓市民喝上潔凈安全的自來水,每個月,昆明市水務局都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定期對原水、出廠水、管網水進行水質檢測,并在媒體上公布檢測結果,接受衛生部門和社會的監督。1月至11月,昆明主城自來水出廠水、管網水綜合合格率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