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廣州從化區吹響重拳出擊綜合整治水環境號角,彰顯奮力爭當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排頭兵的決心。1月4日,從化區召開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對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同時發布了從化區總河長令第6號,要求從化全區在2023年底前完成15條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打好“十四五”水環境治理開局戰。
2023年底前
完成15條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
2020年,廣州簽署頒發廣州市第9號總河長令,要求2023年底前完成全市443條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根據市級下達任務,從化區迅速行動,結合本地實際,編發從化區總河長令第6號,按照全市統一部署落實有關工作。
據悉,從化區合流渠箱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均為市政合流渠。由于城區發展原因,既承擔污水收集運輸,也兼顧城區排澇。合流渠箱通過末端截流的方式,晴天將污水收集到污水廠集中處理,暴雨時存在污水溢流到自然水體的情況,導致雨季溢流污染成為治水的一大頑疾。為恢復渠箱的自然排洪功能,按全市統一部署,從化區在2023年底前完成15條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暢通城區排水,提升城市品質。
為把全面推進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同全域提升人居環境品質、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優勢等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從化區將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納入河長制考核。對履職盡責、成績突出的單位、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沒有按進度推進工作的,暫不提拔使用;對敷衍塞責、工作不力的,依紀依規嚴肅追責。
河涌水質持續向好
進一步鞏固綠水青山生態本底
綠色是從化的底色,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名片。
“十三五”時期,從化區始終堅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守穩筑牢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屏障,為“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勝之年亮出了“硬核”成績單。
在持之以恒厚植生態優勢、鞏固綠色本底下,從化河涌水質持續向好,流溪河山莊國考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溫泉鎮以上一級支流水質全部達到Ⅱ類水質目標,守好了廣州的“后花園”。切實保障基礎民生,全面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雙百”目標,建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點1258個、污水收集管網1050公里,近廣州市總量的一半,惠及全區2726個自然村社、50余萬人,助力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水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化,以全省第一名成績入選國家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總投資約7億元,共28宗項目,目前已完工2宗、開工16宗;建成市級碧道14.7km,通過創新政企合作模式,成功打造出鴨洞河、龍潭河等示范碧道工程,成為從化新的“網紅打卡點”。
據統計,從化深入優化責任河(湖)段歸屬,完善細化三級河長任務分工,落實河長“治水、管水、護水”責任,2020年,27名區級河長累計巡河483次,全區河長巡河1.91萬次,巡河率首次接近100%,解決河湖問題1238宗,河長領治作用進入常態化。鐵腕整治367宗共計24.89萬平方米疑似違法建設,全面完成廣州市總河長令第8號下達涉水違法建設整治任務,完成率及銷號復核通過率均達100%。累計整治“散亂污”場所658家、禽畜養殖場950家,進一步鞏固綠水青山的生態本底。
守好一方綠水青山,離不開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接下來,從化區將全力推進河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河長制由全面建立轉向全面見效,為打造生態宜居的粵港澳大灣區灣頂“綠谷”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