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西寧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經過多年持續治理,湟水流域(西寧段)水環境質量穩中趨好,截至2020年11月,國控出境小峽橋斷面水質從劣Ⅴ類穩定改善至Ⅲ類。
近年來,西寧市以實現“河湖清”為目標,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建立上下游共治、左右岸同治、多部門聯治、全社會群治的管理保護機制,實現涉水區域管理全覆蓋。開展排污口排查,將排污口整治作為改善湟水河水質的重要突破口,累計整治入河排污口約600處,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大規模削減污染物直排入河。
投資27億元,實施湟水流域(西寧段)黑嘴橋上游水環境綜合治理與修復項目、湟水流域石惠溝環境綜合整治及生態修復保護工程等8個改善湟水流域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項目,持續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水土保持,使流域水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有效減少泥沙入河。
關閉工藝落后的西寧市第二污水處理廠,3年內新建西寧市第六污水處理廠和西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園區、甘河園區、生物園區、南川園區工業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多巴污水處理廠和北川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進一步提升全市污水處理效能,強化監督監管,確保達標排放。
加大湟水流域(西寧段)監測預警體制建設,對水質未達到要求或變差的地區進行預警和通報。重點加強全市48家涉水工業企業和13家污水處理廠環境監管,堅決打擊偷排漏排等環境違法行為。此外,在完成26處黑臭水體整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黑臭水體長效管理工作,確保水體黑臭現象不反彈、水質監測指標達標,做到長治久清。
經過3年努力,西寧共落實河長987名、湖長258名,涉水區域全部納入河湖長制管理范圍,累計治理修復湟水流域上游干流及重要支流約7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9.55平方公里,污水處理廠能力提升至49.64萬噸,遠期將達到54.6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