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全國地表水質量狀況結果顯示:2020年,長春市9個國家考核斷面(含公主嶺市)水質全部達標,劣五類國考斷面歷史首次全部清零,優良水體比例達77.7%,創“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公布數據還顯示:同比2019年,我市松花江村、城子上、靠山南樓、磚瓦窯橋、劉珍屯、靠山大橋6個斷面水質均提質升級,其中松花江村斷面水質,由三類提升為二類;城子上、靠山南樓、磚瓦窯橋斷面水質,由五類提升為三類;劉珍屯、靠山大橋斷面水質,由劣五類提升為四類。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地表水環境治理工作,全面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深入推進“碧水保衛戰”。以系統思維統籌推進流域治理,部署“施工圖”任務落實,推動重點涉水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強化《水污染防治法》落實情況專項執法檢查,構建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合力推進、齊抓共管”的協同治水格局。
2020年,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立足流域系統治理,以行政區域為單元,創新“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督查、評估”等綜合治理措施,編制流域治理圖冊“工具書”,重點治污要素全部落圖,各轄區“掛圖作戰”,壓茬推進飲馬河、伊通河干支流水污染治理項目、指標、任務落實。成立水質提升工作專班,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行“圖表化、清單化、手冊化、模板化、機制化”等“五化”工作模式,實施“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項目清單”四個清單系統管理,持續加大水污染整治工作力度。
工作專班堅持規劃引領、標本兼治、項目支撐,推進各項建設、管控、整治措施落實。全市6處“千噸萬人”水源地和754處其他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全部完成保護區劃定,完成新立城水庫和石頭口門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調整。推進飲馬河重點流域治理,全市232項劣五類水體專項治理和水質提升工程全部完成,363個入河排污口全部整治,28個重點建制鎮和常住人口萬人以上鄉鎮全部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2個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全部實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