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北京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全面統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出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圍繞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制定實施年度行動計劃,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周邊省區市的協同共治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實現了首都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大幅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了亮麗底色。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三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市上下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決策部署,先后印發實施《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等系列方案并每年進行任務分解。
2019年,北京市更是將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統籌推進,以污染防治攻堅戰年度計劃的形式同部署、同調度,加快了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的步伐。在全國2019年度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北京市等級為優秀,位列各省市榜首。
2018年~2020年,北京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實現了六個“前所未有”。
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組建市委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下設7個專項工作小組,全面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領導。以黨內法規形式出臺了《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分工規定》,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為形成監管合力提供制度保障。
出臺《北京市貫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實施辦法》,進一步規范日常督察工作。河(湖)長制巡查督導、揚塵管控工作聯席會議、移動源“生態環境部門檢測、公安交管部門處罰、交通部門監督維修”、污染地塊聯合監管、領導包片、部門幫扶指導等機制進一步健全,各區各部門齊抓共管、合力更強。
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北京市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不斷刷新監測歷史新低,藍天“含金量”不斷提高,2020年PM2.5年均濃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地表水水質明顯改善,國考斷面基本消除劣Ⅴ類。
土壤污染風險有效管控,提前完成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目標。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減排比例均大幅超額完成“十三五”任務目標。圓滿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
污染防治攻堅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在完成2013年~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基礎上,乘勝追擊,聚焦重型柴油車、揮發性有機物(VOCs)、揚塵等領域,不斷深化細化治污措施。新能源汽車及國五、國六標準汽柴油車占比超過60%,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逐步向生活源擴展,揚塵污染管控部門職責更加明確。
水污染防治方面,在完成第二個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基礎上,啟動第三個三年污水治理行動方案,更加重視農村污水處理和人居環境整治。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在全國率先完成土壤詳查工作,提前一年實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90%以上”的“十三五”規劃目標。
科技助力治污效果之好前所未有
通過重型柴油車排放在線監測、全市統一的揚塵視頻監控等平臺建設,非現場監管范圍進一步擴大。
通過非道路移動機械登記、移動執法等系統應用,執法效能大幅提升。
通過遙感監測建設用地重點地塊、裸地的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實現精確治理。
通過對道路塵負荷、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開展走航監測,識別高值點位,為“點穴”執法提供依據,環境監管的精準性進一步提升。
通過開展揮發性有機物(VOCs)形成特征和新一輪PM2.5組成分析,不斷調整優化治污路徑,確保治污方向正確。
區域協同治污合力之強前所未有
區域聯防聯建聯控更加深入,交界地區聯合執法、重點流域聯合監測、生態環境聯動應急等機制更加完善,并進一步向區(市、縣)一級下沉。
大氣聯防聯控方面,在生態環境部的組織下,區域協同防控、定向精準減排,推動區域空氣質量同步改善。
水聯保聯治方面,建立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入境總氮濃度實現持續下降,與河北省聯合印發實施《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白洋淀流域跨省(市)界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機制》等,上下流域共治,跨界水污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全社會支持參與之廣前所未有
連續三年以“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為主題,引領公眾支持參與污染防治攻堅戰。拓展新媒體領域,“雙微”粉絲量超270萬,短視頻平臺播放量超2000萬次。
持續開展首都高校環境文化季、環保兒童藝術節、生態環保進課堂等活動,每年約有2萬余名師生參與其中。多部門擴展生態環境教育基地至52家,連同62家環保設施開放單位,每年約200余萬人前往參觀學習。首都互聯網協會、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等組織構建綠色傳播聯盟,宣傳格局更加立體、開放。聯合國環境署發布《北京二十年大氣污染治理歷程與展望》評估報告,向國際社會分享“北京經驗”。
“同呼吸、共責任、齊努力”,廣大市民從自身做起,節電節水,綠色出行,實施垃圾分類,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參與度與獲得感均大幅提升,公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