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仙俠湖,水光瀲滟,山色空蒙。“好山好水好風光是仙俠湖最大的優勢,特別是多年治水后,家鄉的水更清、山更綠,靠這山水一年就有近80萬元收入。今年又在仙俠湖設置了水上槳板運動,相信我們的旅游產業會越來越紅火。”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上林山舍民宿主人濮家棟興奮地說。
仙俠湖的日益秀美,是浙江深入推進治水工作的一幕剪影。近年來,浙江省堅定不移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感官污染最明顯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入手,全面清理了城鄉河道,基本剿滅了劣Ⅴ類水,有序實施了“污水零直排區”“美麗河湖”建設,讓鑲嵌在之江大地上的江河湖泊由“臟”到“凈”、由“凈”到“清”、由“清”到“美”持續蝶變,也倒逼經濟社會發展走上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之路。
由“臟”到“凈”,擦亮江河湖泊美麗底色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浙江憑借敢為人先的闖勁,從資源小省一躍成為經濟大省,也最先遇到了“成長的煩惱”。
由于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面臨嚴峻挑戰:地表水總體水質為輕度污染,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50%-60%,劣Ⅴ類水質斷面近20%,滿足功能要求的斷面僅占比40%-60%,八大水系均出現輕中度污染、甚至重度污染,全省黑河、臭河、垃圾頻現……
溫州瑞安金光堡河可謂是其中最為“出名”的一條。這條河地處工業區內,由于沿河企業眾多,各類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直排河內,導致河水渾濁。2013年,一則“20萬元邀請環保局長下‘黑臭河’游泳20分鐘”的微博讓金光堡河一躍成為“網紅”。
痛定思痛,金光堡河開始整治。瑞安全面實施了截污納管、河道清淤、排污口整治、工業整治等一系列舉措,共鋪設污水管網上百公里,清除淤泥2.2萬立方米,清運垃圾8000噸,拆除沿岸“低小散”企業廠房和違章建筑1.7萬平方米,并安裝攝像頭實時監控河道和排污口,嚴防嚴控污水直排、偷排。
此外,瑞安還栽種了美人蕉、菖蒲等親水植物點綴河面,凈化水質;引進先進技術,通過微孔曝氣和增氧機在水體中增氧,投入微生物,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啟動修建三座浮動閘門,對河道進行生態調水。
多措并舉,終于換來華麗蛻變:河邊的污染源處理了,水質變得清澈,河岸也美多了。
事實上,不只在瑞安,黑河、臭河、垃圾河的“凈美”蝶變一時間在浙江大地處處上演。
“我們從感官污染最明顯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入手,全面清理了城鄉河道,率先完成了城鄉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兩覆蓋’,深入推進了工業和農業‘兩轉型’,持續加快鉛蓄電池、電鍍、印染、造紙、制革、化工等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業的淘汰落后和整治提升,不斷推動種植及養殖業的集聚化、規模化經營和污物排放的集中化、無害化處理。”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
到2015年,浙江省已基本完成了全部1.1萬公里黑河、臭河、垃圾河的清理。2016年,浙江省在此前治水工作的基礎上,繼續鞏固提升,強力推進河道清淤疏浚和截污納管工程,進一步深化沿河100米水污染治理,基本消除了“黑、臭、臟”的感官污染,實現了一條條黑河、臭河、垃圾河由“臟”到“凈”的轉變。
由“凈”到“清”,提升江河湖泊美麗成色
感官上的污染解決了,接下來,提升水質,讓群眾房前屋后的溝渠池塘也變清,成了浙江治水新的目標。
“2016年底,我們全面打響了剿滅劣Ⅴ類水攻堅戰,推動全省水體由‘凈’到‘清’轉變,進一步提升群眾的治水獲得感。”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剿滅省控劣Ⅴ類水質斷面首當其沖。
臺州市三條埠頭,是2017年浙江省控劣Ⅴ類水質斷面剿滅戰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三條埠頭斷面沿線至少涉及31個村、4萬余村民和40條支流,加上地處溫黃平原水系下游,存在著引水缺乏等問題,‘剿劣’之路困難重重。”臺州市路橋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背水一戰,志在必勝,成為全區上下共同的選擇。
路橋區蓬街鎮在接到“剿劣命令”后,第一時間召開了包括全鎮村居干部、全體黨員在內的“治水剿劣”3000人誓師大會,立即動員部署,迅速推進鋪開。
“銷號的只是一個斷面,‘剿劣’卻不得不考慮到全域河道及小微水體的整治。”蓬街鎮相關負責人說。為此,蓬街鎮大刀闊斧實施了截污納管、清除底泥、產業整治、生態修復的“截、清、治、修”措施,對全鎮所有村進行了精細化截污納管,對46條鎮、村級河道清淤,對32萬平方米沿河違建拆除,對水域環境實施水生態綜合治理修復工程……
隨著“治水剿劣”措施的層層推進,截至2017年8月,三條埠頭省控斷面連續3個月達到地表水Ⅴ類水標準,并于當年9月上旬順利通過省、市的銷號驗收。至此,浙江也成功剿滅了最后一個省控劣Ⅴ類水質斷面。
大河清,小河凈。依托流域治理成果,浙江省還將水環境治理延伸到了與群眾日常生活更為密切的溝渠池塘等小微水體,并開全國之先河,制定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驗收方式,回應公眾訴求。
在湖州市南潯區,當地通過納管、清淤、活水等方式提升小微水體水質的同時,還利用農村廢棄的甕、缸、木樁等物件種植花草,在小微水體間打造小微景觀,為美麗鄉村建設增彩。由點到面,全面鋪開。這樣的做法,浙江于當年復制到了全省16455個劣Ⅴ類小微水體治理中,讓人們身邊的“污點”變成了“景點”。
由“清”到“美”,點亮江河湖泊美麗秀色
從“臟”到“凈”,再從“凈”到“清”, 浙江推動江河湖泊蝶變的腳步仍未停歇,開始“污水零直排區”和“美麗河湖”建設。
2018年,浙江省從工業集聚區、生活小區、鄉鎮(街道)三個領域全面啟動實施了“污水零直排區”建設。作為義烏“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的典范,人口稠密企業集聚的蘇溪鎮的蛻變可謂驚艷。
為讓大陳江“美麗”重現,蘇溪鎮全面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園區、小區徹底截污納管。位于蘇溪鎮的浙江思源絲網印刷小微產業園區,早些年還是污水直排的“大戶”,現在再走進園區,地上污水橫流的現象已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園區上空的一根根管道。“我們一樓車間的工業廢水管網全部采用明溝套明管形式,長度達165米;二樓及以上車間的工業廢水管網采用架空管網形式,長度達228米。”該園區負責人介紹,這樣的廢水管網舉目即是,廢水走向一目了然,管網問題發現得快,原因找得也準,還有助于及時維修解決。
除了明溝明管收污水,園區還建設了一套初期雨水回收系統。“這里印染企業集聚,平常路面難免有污染物積累,一旦下雨,污染物被雨水沖走,雨水就變成了污水。”園區負責人說,這套系統可以將15分鐘內的初期雨水引入污水管網,處理后排放。
“從以浙江思源絲網印刷小微產業園區為代表的工業園區,到居民小區,目前蘇溪鎮已新建污水管網200多公里、雨水管網100多公里。經過深度雨污分流,讓污水、雨水各行其道,曾經污水匯聚的大陳江也恢復了清澈,以前人人避而遠之,現在市民心向往之。” 金華市生態環境局義烏分局相關負責人說,和蘇溪鎮一樣全面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的鎮、街道、社區目前已覆蓋了義烏全境,義烏已建成了浙江省首個縣(市、區)全域“污水零直排區”。
在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的同時,義烏還不斷深化“美麗河湖”建設。
義烏的八都溪,被評為2019年浙江省級“美麗河湖”。然而過去,八都溪沿線群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遇到自然災害,農民的收入毫無保障。
實施“美麗河湖”建設以來,八都溪沿線和美鄉村建設就先后投入近5000萬元,打造“水之秀”上坑仁村、“奇幻樂園”馬畈村、“草莓原鄉”李孟宅村等一批三星級村,不僅沿河兩岸的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和改善,而且廣泛引入各種產業,有效促進鄉村振興。
義烏蘇溪鎮的蛻變、八都溪的“美麗”,只是浙江“污水零直排區”和“美麗河湖”建設、改善城鄉環境面貌、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縮影。截至目前,浙江已累計完成740個鎮(街道)、2314個生活小區和172個工業園區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建成市級“美麗河湖”660條(個)、省級“美麗河湖”316條(個)。
一時間,水清景美、人水和諧的美麗河湖在浙江各地不斷涌現,成了老百姓眼中的城市“會客廳”、鄉村“聚寶盆”、網紅打卡地,為浙江“大花園”再添秀色,成為美麗浙江最為生動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