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拆促暢增優”活動,市生態環境局對我市農村黑臭水體開展動態巡查整治,以全面建立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運維管理機制,有效恢復坑塘溝渠水生態環境。
市生態環境局結合我市實際,針對持續整治農村黑臭水體和坑塘納污問題,明確了具體治理措施。對單一污染源造成的黑臭水體,通過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盡快完成治理修復;對成因復雜、污染嚴重的黑臭水體,運用綜合性的治污措施,確定完成期限,到2025年底前基本消除水體黑臭現象,建立黑臭水體治理長效管護機制。重點整治村莊周邊1000米范圍內非公共區域坑塘納污問題,廢棄坑塘有條件的合理改造為穩定塘,鼓勵通過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設植物隔離帶,對坑塘溝渠等灌排系統及生態景觀進行生態化改造,重點實施岸坡整治、水系溝通、生態修復等措施,確保坑塘溝渠水得到有效改善。
在此次動態巡查過程中,執法部門發現部分坑塘出現反彈,問題主要集中在坑塘周邊防護網損壞、坑塘周邊存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生活污水通過雨水管道進入坑塘。針對發現的問題,對于成因簡單的立即控源治污,短時間內見到明顯成效;對于情況復雜、需要一定時間整治完成的,先行切斷污染源,及時封堵直排河道、坑塘、溝渠的排污口,加強巡查,嚴控新增污染源。同時,要求在水體附近醒目位置樹立“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責任牌”,標明水體編號、名稱、整治責任人、完成治理時限、責任主體,并由責任人進行管護,確保發現一處改善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