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北京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積極倡導“光瓶行動”,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污水再生利用和城市水生態環境的修復,促進城市更新改造和水與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亮馬河是北京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以及水環境改善的生動實踐。
9日,北京市水務局、北京市委宣傳部、朝陽區政府在朝陽區亮馬河畔共同舉辦“北京市2021‘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啟動活動”。
亮馬河起點為護城河東北角,終點經五環路入壩河,橫穿使館區、商業區、居民區和朝陽公園,全長11.42公里,歷史上曾是一條出名的臭水溝,居住在河兩岸的居民晚上出門遛彎兒,寧可繞遠去朝陽公園也不愿意到小區門口的亮馬河。
多年來,朝陽區持續開展亮馬河綜合治理工程,發揮沿線企業積極性,利用商業資源,啟動亮馬河四環以上段景觀廊道建設工程,建設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同時年補充再生水2400多萬立方米,河道水質明顯改善。
如今的亮馬河水清景美,成為了朝陽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成為了北京城市的“新地標”。
北京市水務局介紹,近年來,北京市經濟實現了中高速增長,但用水總量基本維持在41億立方米以下,生產生活用水總量控制在26.69億立方米到29.08億立方米之間,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由15.4立方米下降至11.3立方米。首都水資源和供水保障實現歷史性突破,外調水、本地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五水共濟、精細調配的水源保障和供水體系日臻完善。完成1204個單位(小區)自備井置換和1251個老舊小區內部供水管網改造,惠及288萬人。
目前,北京市基本實現城鎮地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再生水成為首都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年配置量達12億立方米。全市142條段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理,清河、壩河、通惠河、涼水河、蕭太后河、玉帶河等人口密集區域的主要河道全部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