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玉川大地,天空湛藍、草木青翠、河水清澈。從高峽平湖的黃河三峽,到碧波蕩漾的河口村水庫;從風景秀美的東湖公園,到綠意盎然的蟒河濕地……今天的濟源,處處呈現著醉人的生態美景。
今年的6月5日,是第50個世界環境日,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的我國第7個環境日,今年的宣傳活動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什么要開展環境日系列宣傳活動?濟源示范區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收官之年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樣的成效?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么?日前,記者就此專訪了濟源示范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史秉銳。
史秉銳說,做好“六五”環境日宣傳工作,對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增強全民生態環境意識、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進一步喚醒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在回顧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取得的成果時,史秉銳指出,2020年,面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嚴峻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污染防治攻堅任務,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組織帶領下,在各級各部門的齊心協力、合力攻堅下,濟源示范區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圓滿收官。濟源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方面,省定PM10、PM2.5和優良天數年度改善任務全面完成,圓滿完成了生態環境部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任務,環境空氣質量8項評價指標全部改善,多項指標改善率位居全省前列。水環境質量方面,省定小浪底水庫、黃河南山等5個出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省定目標;黃河主河道濟源段水質常年為“優”;城市建城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3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100%達標。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100%。人民群眾良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談到下一步工作時,史秉銳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新的起點上,濟源示范區將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統籌兼顧、多管齊下,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支撐。積極研究制定濟源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探索實施用能預算管理和區域能評制度,全面推行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聚焦電力、有色等重點行業開展能效對標行動,鞏固濟源作為河南省唯一國家級低碳試點城市地位。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推進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限制類產能裝備升級;以“五年綠滿山川平原、十年彩染森林濟源”為總體目標,高質量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建設,開展北部區域揚塵環境綜合治理;開展工業企業全面達標行動,提升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水平,推進電力行業污染物總量減排;開展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完善臭氧和細顆粒物協同控制應對機制;強化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標本兼治完成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目標。
聚力打好碧水保衛戰,繪就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生態畫卷。引導企業改造升級污染防治設施,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加強黃河干流及大峪河、逢石河支流等水體保護,開展蟒河、濟河等河流綜合整治;提升黑臭水體整治標準;推動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第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坡頭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尾水濕地建設工程;推進河湖水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完成玉陽湖連通和生態修復工程、五指河和虎嶺河帶狀濕地工程等水系連通和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開展水效“領跑者”行動,嚴控新建高耗水、高排放工業項目,把好項目環境準入關。
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和平原區域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強化重點監管企業管理;按省定要求布設耕地預警監測點位,確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堅決杜絕污染地塊未開展或未完成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即投入開發建設,確保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全力做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為老百姓構建美麗舒心宜居環境。建立戶廁改造、農村生活污水等管護機制,實現農村污水“應納盡納”;嚴格養殖監管,依法查處污染防治設施配套不到位、糞污未經無害化處理直接還田或向環境排放行為;以水源保護區、黑臭水體集中區域、中心村、城鄉接合部等區域的生活污水整治為重點,進行綜合治理,完成2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夯實“村收集、鎮運輸、市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確保有毒有害垃圾妥善處置。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只要我們繼續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高質量高水平建設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濟源、在中原更加出彩進程中濟源出重彩提供堅實的生態環境保障。”史秉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