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我國多地出現強降雨,局部地區又遭遇極端強降雨,發生洪澇災害,特別是城市內澇,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氣象預報,近期部分地方仍有強降雨。
當前正值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七下八上”主汛期和防汛關鍵期,應嚴防污水團隨洪水下泄。
多年前曾經發生的汛期泄洪匯入污水影響水質事件就是一個警示。2004年7月,淮河流域沙潁河上游曾出現大規模降雨,局部大暴雨,沙潁河形成較大洪水,上游水閘夏季滯留蓄積的污水隨洪水下泄,導致下游河水水質急劇惡化。污水剛匯入淮河干流時污水團僅幾公里長,隨著上游水量的激增,幾日后污水團已達130多公里長,總量4億噸,形成淮河歷史上最大的污水團。
要吸取歷史教訓,嚴防污水團隨洪水下泄,需要上下游、各方面形成合力。
水利部門、環保部門加強會商,將水情、水質及時通知下游城市政府,防止對工農業生產和飲用水源地等造成影響。
生態環境部門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監控,防止企業違法超標排污。用好河流及其支流的監測哨點,加強水質監測工作。如果監測哨被洪水沖毀的,要及時開展人工監測,了解河水水質,并向當地和下游人民政府通報。
做好流域水污染聯防聯控工作,統籌各地在動態監測基礎上制定水污染緊急預案,將監測結果及時通報沿河各地人民政府和供水部門,早防范早安排,切實保障沿河工業生產和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安全。一旦發現有污水團隨洪水下泄,及時通知下游做好相關準備,有序開閘調度,防止污水集中下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