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記者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市水環境質量今年1至7月排名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一個排名進入全國重點城市50名的地級市,排全國第45名。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水質改善為目標,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進一步提升全市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
我市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以水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為導向,圍繞國家考核及省控目標,針對我市“十四五”期間的11個地表水斷面,組織排查上游污染源,采取工程性措施,逐個問題整改落實,保障斷面水質長期穩步向好;繼續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并依法批復,積極鞏固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成果,強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組織開展交叉檢查;組織開展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回頭看”,對建成區黑臭水體特別是存在返黑返臭風險的水體,進行幫扶督導,進一步鞏固提升治理成效,強化長效監管;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日常運行管理,及時掌握城鎮污水處理廠進出水部分指標濃度及提標改造進展情況。督促個別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偏低的開展整改,強化水污染源在線監控,保障出水穩定達標。
積極開展專項行動整治工作,持續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深入推進農村鄉鎮飲用水水源問題排查整改工作,全力消除風險隱患。開展農村“千噸萬人”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在疫情期間對轄區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組織開展加密監測,組織取水口上游20公里范圍內的污染源和風險源摸底排查;繼續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按照“一口一策”制定整改方案,分期分批開展溯源整治,特別是影響下游水質考核斷面的入河排污口優先開展整治。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管,對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進行重點標注實行動態管理,優先開展規模化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實行分類命名、編碼、豎立標志牌,進一步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加強開發園區污水處理監督管理,壓實企業廢水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持續推進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整治專項行動,完善開發區管網建設,切實做好雨污分流,保障工業廢水收集統一處理。對企業污水納管標準進行全面梳理,確保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出水穩定達標排放;持續加強對醫療污水的監管,主動對接衛生健康、城鎮排水等部門全面摸清轄區內醫療機構醫療污水處理能力,掌握醫療污水產生、收集、處理情況。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科學確定污水處理設施規模、工藝,確保出水水質達到《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等要求,杜絕醫療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確保應收盡收、應處盡處、達標排放。
據悉,1至7月,我市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比例100%,同比持平,水質綜合指數2.9915,同比變好5.84%。“十四五”地表水斷面(點位)水質優良比例100%,同比持平,水質綜合指數3.1961,同比變好6.32%。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同比持平。地表水斷面(點位)V類和劣V類水質比例均為0,同比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