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區住房城鄉建委作為實施機構,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牽頭,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江津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一期)PPP項目現狀管網修復工程開工,將通過非開挖管網修復技術對江津城區的地下管網進行檢測修復。
據悉,現狀管網修復工程包含鼎山、幾江、濱江新城三個區域的排水管網檢測及修復。如果將整個城市比作一個精密工作的“人”,那么在地下連接城市各處的雨污水管道就是“腸道”。正如人體里的腸道出了問題需要做腸鏡來查看病因,管網修復也需要先檢查再修復,只不過做的不是“腸鏡”,而是管道潛望鏡檢測(QV檢測)和閉路點數檢測系統(CCTV檢測)。只有了解了“病因”,才能“對癥下藥”。項目前期通過兩種檢測方式對管網進行了全面“體檢”,共檢測管道374公里,發現管網破裂、變形、錯位等產生的結構性缺陷16811處,沉積、結垢、障礙物堵塞導致的功能性缺陷10419處。如果不及時處理,將對整個城區的水環境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既然檢測出了“病因”,就要開出“處方”,根據管網檢測的結果,將破損情況不嚴重且滿足非開挖修復技術條件的管道進行非開挖修復。非開挖修復技術是管網修復工程的一劑“良藥”,在國外已經有近40年的發展歷程,近幾年,該技術引入國內,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該技術在國內也積累了一些試點和局部推廣經驗,但在江津區還是首次運用。其具有綜合成本低、施工安全性好、施工周期短、不影響交通、環境影響小等優勢,在不影響城市環境的前提下,能夠實現修復地下管道的目的。
非開挖修復技術有很多種,其中紫外光固化修復技術(UV-CIPP)是目前國際上使用較多的管道修復技術之一,屬于原位固化法(CIPP)中的一種,采用機械牽引將浸滿感光性樹脂的玻纖軟管拖入被修復的管道,灌注壓縮空氣使其緊貼管道內壁,通過紫外光燈照射使樹脂在管道內部固化,形成高強度內襯樹脂新管,使管網排水功能和安全性能不再受到原病害的影響。
目前,濱江新城區域的部分管網已經開始修復,鼎山街道、幾江街道的管網修復工程也在逐步開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