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濟南市2021年前三季度的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圍繞在黃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的有關內容,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計珍回答記者提問表示,濟南市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動加強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致力于擦亮濟南山泉湖河城于一體的生態底色,在推動黃河生態保護中貢獻力量。
聚焦水污染防治難點、痛點、堵點
全面排查解決黃河流域水環境問題
2021年以來,濟南市主動出擊,先后7次組織開展水污染防治大排查,累計出動1900人次,對全市河流斷面水質情況、工業企業、入河排污口、等事項進行拉網式排查,清單化調度、銷號式管理,有效解決了一批黃河流域突出環境問題。
河岸同治
加大入河湖排污(水)口整治力度
濟南市通過人工徒步排查,結合無人機、無人船等技術手段,出動無人機1750架次,航拍視頻8520分鐘,累計排查河道(湖庫)110余條,摸清污水排放規律,基本掌握了濟南市主要河湖排污(水)口的分布狀況。我市已完成全部黃河干流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以及沿黃入河排污口的溯源和分類、命名、編碼工作,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臺賬。對全市148個劣五類水質入河排污口全部進行了整治,消除了劣五類排污口。
部門聯動
多力合一促環境質量改善
10月25日,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市城鄉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6部門聯合印發《濟南市水污染防治專項督導檢查工作方案》,分11組再次深入排查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著力解決一批人民群眾關心的環境污染問題,為十四五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扎牢基礎。
“人防+技防”
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環境監管體系
充分利用“互聯網+”系統,在省內率先采用水質指紋溯源分析技術,結合無人機、無人船、管道機器人等開展天地一體化監控排查,建立“在線監控,追蹤溯源,立即整改”快速反應閉環機制,利用81個水質監測“哨兵”24小時監控,開展日分析、日通報、日調度,創新水環境監管模式,市區兩級環保水務實時聯動、區縣交叉檢查,市紀委、檢察院、督查室聯動督導,現場會商解決問題,形成了監測、溯源、管控、執法為一體的監管新模式,構建完善了環境立體監管體系。
多市聯動
建立黃河流域聯保共治大格局
濟南市、泰安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推進流域污染聯保共治,聯合預警、聯動執法、聯合會商、協同解決,加大溝通、交流,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和聯防聯控要求,強化突出區域協同,共同解決跨界污染等治理難題,實現流域斷面聯防聯控常態化共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