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公開發布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為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區與周邊毗鄰地區協同發力,深入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不斷健全完善生態聯防聯控機制,協同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保,共筑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今年前三季度,涪瓊兩江水質持續向好,涪江獲評全市美麗河湖,穩定在Ⅱ類水質,瓊江繼續保持Ⅲ類水質,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47天,其中優的天數達129天(同比增加12天),居30個重點區域第11位。
突出對接聯通強化機制建設
“你好,你們的廠房內污泥固化池防滲措施不到位,請在規定時間內整改完成。”在潼南區溫氏花巖種豬場,區生態環境局和遂寧市生態環境局的聯合執法人員針對該企業存在的問題,立即下發了整改通知單,現場提出了整改意見和要求,指導企業立行立改。
同飲瓊江水,共護長江美。我區積極與毗鄰地區建立聯合巡查執法機制,聯合遂寧市、資陽市開展執法檢查6次,川渝兩地生態環境局、檢察院、河長辦等有關部門加強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污水直排等巡查,已累計排查并整改水環境問題19個。建立應急處突機制,快速妥善處置遂寧第二污水處理廠泄露事件、“12.9”遂寧涪江飲用水源保護區油污事件,切實保障水環境安全和群眾飲水安全。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遂資潼協同建成姚市河白沙斷面等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累計發出7份水質預警通報,實施閘壩聯合調度保證瓊江生態流量。
突出戰略溝通強化頂層設計
生態環境共建共保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要堅持頂層設計、規劃先行。為此,我區先后與四川廣安市、遂寧市、資陽市、銅梁區、合川區等毗鄰地區簽訂《共建川渝合作示范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河長制領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跨界河流聯防聯控框架協議》《遂潼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協議》等,從戰略層面建立了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聯系會商、信息交流、協同治理等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召開聯席會議5次,開展各級河長聯合巡河30余次。
同時,緊密加強專項規劃對接,將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發展規劃等深度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態環境共建共保藍圖。
突出要素融通強化項目實施
生態環境改善提升關鍵在要素投入,核心載體是項目。我區堅持“前謀劃、強爭取、快實施”工作思路,與毗鄰地區擬共推共建“十四五”流域重點項目9個,總投資16.5億元,積極爭取納入兩省市和國家重大項目庫。目前,我區已爭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4450萬元,完成瓊江小渡段河道綜合治理,推進壽橋平灘河段人工濕地建設、崇龕鎮叢刊水庫下游河道等4個水生態修復工程。投入中央專項資金4000萬元,區財政設立120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加快推進142處養殖尾水處理設施建設。
創新投融資模式,實施總投資12億元的涪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新建和改造雨污管網近100余公里,完成22座鎮級污水處理廠一級B標改造,污水收集率、處理率和達標率得到有效提升,從源頭上消減污染物生成,有力推動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突出帶動聯通強化試點示范
生態環境工作千頭萬緒,我區堅持抓點帶面求突破,推動生態環境全域治理。今年5月,潼南瓊江入選第一批市級示范河流建設名單。按照《重慶市示范河流建設工作方案》要求,計劃用1年時間創建市級示范河流,用3年時間與川渝毗鄰地區共創國家級示范河湖。
目前,已對標對表《重慶市示范河流建設工作方案》38項建設標準,務實編制《實施方案》,提出瓊江市級示范河流建設“十大工程”,涉及項目47個、投資3.35億元。將按照“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總體目標,在上下游聯防聯控、農文旅融合發展、全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創新長效管護機制四個方面下功夫,把瓊江打造成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示范河流,爭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川渝跨界示范河流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