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寶貴的“天上來水”,讓雨水循環利用,是城市副中心建設海綿城市、節約水資源的重要舉措。
近日,城市副中心啟動半截河村雨洪調蓄工程,通過對雨水集、蓄、用工程的建設,將增加約4萬立方米的調洪能力,回補地下水,改善環境;同時,新增2萬平米水面,形成生態景觀,供居民休閑。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圍繞以城市為中心的防洪、排水問題日益突出,城市型水災加劇,特別是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對解決城市防洪排水問題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正在實施的永樂店鎮半截河村雨洪調蓄工程,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天然河道,依據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轉化關系,在不改變地下徑流的條件下,通過可調控截滲工程,為雨洪資源提供調蓄空間,通過攔蓄、入滲工程,將雨洪資源入滲到調蓄空間中,并通過開采工程進行利用,以提高雨洪資源的利用率。
據了解
項目位于半截河村中心區域永濟渠故道,治理總長1.45公里。
內容主要包括在永濟渠故道起點位置新建涵閘一座,連通德鳳溝,從德鳳溝引水至永濟渠故道,加大對周邊雨水的收集;
在治理終點位置新建節制閘一座,攔蓄雨水;
在河道現存低洼位置進行疏挖、擴挖,延長雨水的存蓄時間,加大雨水的回用率;
在兩處坑塘岸頂各新建1座泵站,解決項目區灌溉用水問題;
對下游550米河道進行疏挖,確保永濟渠故道匯入小涼溝水流通暢。
項目實施后,不僅能夠減少雨水外排壓力,消納項目區內的自產雨水,還能通過各種雨洪利用設施留住“天上來水”,蓄水約4萬立方米,形成2萬平方米的景觀水面,調節局部小氣候,營造美麗的景觀和宜人的環境,使居民在休閑娛樂的同時感受著雨洪利用帶來的巨大效益。
近年來,副中心一直在加大雨洪利用步伐,對涼水河、中壩河、鳳港減河、蕭太后河等三四階段79公里中小河道和轄區13座下凹式立交橋雨水泵站進行改造,2017年至今,已實施了89個雨洪利用工程,完善城市副中心防洪排澇體系,僅行政辦公區年度綠化灌溉、道路澆灑、鏡河生態補水等利用再生水470萬立方米。
其中正在實施的通州堰宋莊蓄滯洪區工程,作為城市副中心防洪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洪峰來臨時,可通過尹各莊分洪閘、尹各莊攔河閘聯合調度,把從溫榆河上游下泄的洪水分洪到宋莊蓄滯洪區,從而減少北運河下游的行洪壓力,將在降雨中蓄滯雨水470萬立方米,為城市副中心保駕護航。
此外,政府逐漸轉變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治理思路,從零散的專項整治逐漸轉化為成體系的系統性治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每年蓄留的雨水可以灌滿4個昆明湖,大大改善了城市內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