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水務一體化”改革模式在沈陽試水時,3月29日重慶水務(601158,股吧)已經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掛牌。
以國資為主導的“水務一體化”改革模式,不僅讓重慶水務獲得募集資金34億元,也使戰略投資者蘇伊士集團獲得了100%的溢利。瞬間讓水務行業引為范本。
一位水務行業人士透露,已經有數家地方水務公司準備走上市融資道路。目前,由于財政部正在對地方融資平臺進行整頓,水務公司等公用事業上市平臺,成為地方政府看重的新融資平臺。
“重慶水務”模式
重慶水務是國內唯一一家供排水一體化、廠網一體化、產業鏈完整的省級壟斷水務上市企業。日供水能力143.9萬噸/日,日污水處理能力168.3萬噸/日,2008年收入23.7億,超過所有此前上市水務公司。
水務專家、大岳咨詢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分析,“重慶水務”模式特點之一是,將城市水務管網資產也打包進上市公司資產,同時重慶水務將污水處理費定在了3.43元/噸,這遠遠高于國內平均1元/噸左右水平。與此同時,重慶市財政每年提供大量財政補貼,來補貼高額的污水處理費差額。
“面對上市公司業績要求,重慶水務有水價上漲動力。”一位證券分析師說。
預計重慶水務募集資金擬投資項目投產后,新增自來水設計生產能力39.50 萬立方/日;新增污水處理設計能力24.50 萬立方米/日。但產能可能存在過剩。水務行業分析師張文煒分析,2008年重慶水務供水量增長率約為6%,實際供水量為72萬噸/日,僅為其已有設計供水能力的50%;排水業務中實際污水處理量約132萬噸/日,占其設計污水處理能力的80%。
上市募集的資金獲得收益尚需耐心等待,而公司凈資產迅猛增加,這無疑會攤薄公司目前可觀的凈資產利潤率。為保持上市業績,上調水價可能成為選擇之一。
2009年11月,重慶市召開了水價格聽證會,新水價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居民自來水價格從每噸2.1元調整為2.7元,提價的0.6元中,市民支付0.4元,其余0.2元先由政府補貼解決;并將居民污水處理費由主城每噸0.7元、區縣每噸0.5元統一調整為1元。此外,今年將在重慶試點階梯水價,重慶水務集團已向市政府打專題報告,以政府主導公司配合,在主城進行階梯水價試點。成熟后再全市推廣。
“水務一體化”結果
重慶水務為上市做了巧妙準備。當地政府無疑起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30年期限供排水特許經營權的授予和3.43 元/立方米的污水處理政府采購價格在《重慶水務招股意向書》重大事項提示中的第一、二條分別列出。
據《重慶水務招股意向書》:“2009年度、2008年度、2007年度,集團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4.73%、55.16%、53.85%。其中2007 年度主營業務毛利率較上年度有大幅上升,是由于污水處理服務自2007 年1 月1 日起由重慶市政府采購,首期結算價格為3.43 元/立方米。”由政府核撥污水處理費用轉向政府采購污水服務,是重慶水務上市運作的一大亮點,然而,這也是其飽受爭議之處。
“3.43元/立方米的結算價格為目前國內一般市場價格的3倍以上??紤]到污水管網建設和運營成本,應該不高于2元/立方米。”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透露,當前中國污水處理費招標價格一般在每立方米0.8-1元左右,0.8元/立方米被公認為盈虧線。
重慶水務集團總裁劉孟蘭解釋:第一,“廠網一體”是重慶水務的重要特點,其建設、運行、維護、維修均由自身負責。第二,重慶地區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較高。重慶地處丘陵山區,江河密布,特殊的地理環境下的管網建設成本要高出同業200%~300%;第三,公司污水處理廠大小規模不一,整體規模經濟優勢并不突出。
根據《重慶水務招股意向書》介紹,“2007 年、2008 年和2009 年,本集團污水處理業務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4.84%、15.41%和16.27%”。 據《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供水企業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應當是凈資產利潤率8%-10%,而主要靠政府投資的,企業凈資產利潤率不高于6%。
重慶水務也坦陳,第二個價格核算周期(2011年-2013年)將面臨結算價格調整的風險。高污水處理結算價格及污水處理費在帶來亮麗業績的同時,也使得重慶水務過度依賴政府財政扶植。張文煒分析,重慶水務也存在供水和排水發展不均衡:2009年供水業務收入約5.7億元,占總收入22.57%,排水業務收入約為17.3億元,占總收入67.92%。營業利潤中供水業務利潤約為1.5億元,排水業務利潤約11.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