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世博會吸引中外游客紛至沓來之際,全球最大的環保集團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CEO安東尼·弗萊羅日前也來到了上海世博會。
作為上海世博會的后勤保障體系之一,威立雅環境集團負責對世博園區內的直飲水供應以及垃圾廢棄物的處理。
早在2009年年初,浦東威立雅就成立了工作小組,著手編制世博保障方案,其內容囊括了公司生產、服務的方方面面。為了保證世博會的成功,威立雅環境進一步加強了對于水質的管理,通過水質的控制、監測和科研試驗,及時監控供水管網的水質情況;對于垃圾處理則設置專門的廢棄物收集系統為世博提供服務。
除了和媒體探討世博會的話題,弗萊羅此次訪華的另一個目的是為其新書《水》的中文版舉行發行儀式。
在7月23日舉辦的威立雅環境集團媒體見面會上,弗萊羅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對于環境服務領域的技術和質量需求也將急劇增長,因此威立雅希望把握好機會努力開展在中國的業務,繼續加大在華投資力度,并和中國各城市政府共同面對未來的環境挑戰。
作為當今世界唯一提供全方位環境服務的企業集團,威立雅環境集團向來在有關環境問題的世界性論壇上都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自上世紀80年代就進入中國,并在水、垃圾處理與能源管理等諸多領域與中國政府和企業有多個大型合作項目的威立雅,如何看待當前中國面臨的水污染和垃圾處理等環境問題?在新書《水》中文版發行儀式舉辦之際,弗萊羅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做到可持續發展,需要技術、組織方面的支持,更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持
“在任何有經濟活動的地方,都會產生水污染的問題。這不僅僅是中國才存在的問題。”弗萊羅說,水污染主要包括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和農業污染,三者之中工業污染最為嚴重,而歐美發達國家的主要手段是立法,強調企業必須在內部對污水完全進行處理后才能排放。
“工業污染是很復雜的,要處理好工業污水,除了立法,還需要技術。而威立雅有能力有技術處理好工業廢水,這也是我們和中國各城市進行污水處理合作的基礎。”
談到目前中國污水處理的快速發展,弗萊羅表示贊揚。他說,法國有一句諺語,即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法國在處理生活污水方面用了50年時間、工業污水處理方面用了35年時間,才達到了目前的程度,而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達到了很不錯的程度,“考慮到中國的幅員如此遼闊,就值得贊揚。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因為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在歐洲已經得到了處理,而農業帶來的水環境污染不像前者一樣集中,在歐洲都是在農場中就得到了處理。
弗萊羅表示,農業污染主要源于農業肥料的使用,這一點和工業帶來的水污染一樣,都是為了增加效益,“所以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在追求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怎么才能保持一個平衡?歸根到底,涉及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不是為了單純的不污染而不發展,也不能僅僅考慮到發展而造成污染,而是要做到可持續的發展。”
而要做到這一點,弗萊羅說,除了需要技術和組織方面的支持,更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p#副標題#e# 在垃圾處理方面,中國與西歐相近,應采取適合自己的垃圾處理方式
除了水處理之外,廢棄物處理時威立雅環境集團涉及到的一個重要領域,目前在中國,垃圾處置時采用填埋的方式,還是采用焚燒的方式,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威立雅在中國也開展了垃圾處理業務,例如在上海就負責老港垃圾填埋場的運營。作為業內佼佼者,威立雅是如何看待這兩種垃圾處置方式的?
“不能單純說哪種方式好,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弗萊羅說,垃圾焚燒占地少,可以把垃圾快速地消除掉,見效非常快,并且產生的熱能可以用來發電,但如果技術不過關,會產生有害氣體;而垃圾填埋產生的沼氣雖然也能發電,但最大的一個弊病就是占地非常多,在人多地少的地方找到填埋場比較困難。
弗萊羅說,目前世界各國采取哪種方式處置垃圾,還是看自己的國情。比如在西歐,由于人口多、土地少,垃圾處置以焚燒技術為主;而在土地廣闊的北美地區,優先采用的是垃圾填埋方式,其比例遠遠大于焚燒處置,而澳大利亞也是如此。
“至于中國,人口占了世界總人口的1/5,但土地僅占世界的8%,這種情形與西歐相似,而與北美等地區相差遠一點。中國應采取適合自己的垃圾處理方式。”
威立雅在華四大業務板塊將實現融合管理,固廢處理將成威立雅未來在中國業務重點
威立雅環境集團在華業務涉及到固廢處理、水務、能源及交通四大業務板塊。弗萊羅表示,中國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帶來的綜合環境問題需要威立雅打通原本獨立運行的業務單元。
“污水需要能源進行處理,處理后的排放過程會產生污泥,而這些污泥是可以進行生物提煉并用于發電的。這些電可以替代現有能源進行新的污水處理,從而減少有害物質產生。同時,中國大力發展清潔車輛,這涉及到電池回收問題,因此在公共交通與固廢處理方面也可以建立新的聯系。”
“轉型中的中國充滿商機,威立雅已經在此從業15年,我們希望能夠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業務。”弗萊羅說。
目前,威立雅環境集團已在中國累積投資超過20億美元,在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41個城市擁有68個項目,但中國業務僅占其全球業務的3%。
“我們當然不滿足于零散的項目,現在各個板塊都有大項目在談,只是還沒到公開的時候。可以肯定的是,固廢處理是威立雅中國未來的重點。”
弗萊羅稱,隨著中國經濟率先復蘇,中國對于環境服務領域的技術和質量需求也將急劇增長,威立雅集團將繼續與地方政府合作,通過委托管理模式運營相關業務。
弗萊羅表示,整個環保事業在未來10年~15年會發生快速演變,現在技術創新只進行了一半,威立雅不僅會移植海外技術到中國,也會在中國本土進行技術創新工作。( 原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