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鎮作為全市首批循環經濟試點鎮,依托造紙產業集群的發展,循環經濟的潛力正在被最大程度地釋放出來。
用處理過的造紙生產用水沖洗廁所———除了生活用水和少數必要環節的生產需要用清潔水,中堂的造紙廠里,其他環節均能實現再生水循環使用。也就是說,造紙產生的廢水經適當處理后,可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成為可以再次使用的水。循環用水,這在工廠生產和生活中隨處可見。
用中堂鎮銀洲紙業有關負責人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工廠已經成為一個小范圍密封的水循環系統”。
中堂鎮造紙產業規模巨大。截至2009年12月,該鎮有紙業公司、紙品廠等共256家,總資產20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2億元,年銷售額200多億元,從業人員近2萬人。造紙業是中堂鎮第一大支柱產業,占全鎮工業產值近67%。
在去年認定的全市十五個市級產業集群中,中堂造紙產業集群名列其中。
上周,中堂鎮又出臺了《東莞市中堂再生紙品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發展規劃》,目標是沖擊省級產業集群示范區。
將造紙廢水“變廢為寶”只是這個行業循環經濟的縮影。自2008年以來,中堂鎮作為全市首批循環經濟試點鎮,依托造紙產業集群的發展,循環經濟的潛力正在被最大程度地釋放出來。
2012年廢水收集專用管道或投用
說到中堂造紙,不得不提到北海仔造紙產業基地。這里集中了中堂鎮70%以上造紙企業,造紙企業排放的水,全部排到北海仔。
東莞市環保局中堂分局局長郭首建說,北海仔的納污能力接近飽和了。北海仔的水還不能達到灌溉要求,而我們的目標是北海仔的水能夠達到灌溉要求。
要達到這個目標,不僅是減少造紙生產用水排量和水治理本身,還要搞轉移排放。如何轉移?即建設廢水收集專用管道,對現有基地所有造紙企業進行廢水收集、技術處理。這條廢水收集專用管道長16.5公里,直接引向下游,靠近中堂倒運海。
廢水收集專用管道將工廠廢水處理后,排放到流動性更好的下河再流入大海,最終轉換成可重新利用的清潔水,而不像以前那樣,單純將處理后的廢水集中排放到流動性較差的北海仔。
建設廢水收集專用管道的設想,早在2008年該鎮申報廣東省環保產業基地時就已提出,現在已經完成設計、勘探等前期工作,但具體實施還沒有推開。
郭首建說:“現在關鍵是融資,選取什么樣的合作方式。”
根據前期評估,這條廢水收集專用管道的預算將達到2.5億元。這筆錢究竟由誰出,這么龐大的建設項目由誰來全程管理,今后若干年管網如何實現有效運營?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動工前決定好。
郭首建說,現在主要考慮兩個方式,一是BOT模式。即由中堂鎮政府通過公開招標,授權專業廢水收集專用管道運營企業,允許其籌集資金建設管道,并授權經營該管道及其相應的產品、服務,授權經營時間為10年-20年。在這過程中,中堂鎮政府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運營企業的收益,具體是通過水務部門向造紙收取廢水排放費,用來維持管網的建設和管理;
另一方式是成立項目公司,由中堂鎮政府與北海仔造紙基地的企業成立合資項目公司,共同建設和運營管網。企業出資的部分通過銀行貸款。目前已經有三家銀行愿意發放相關貸款。
郭首建說,這兩種方式都在斟酌當中,具體取何種方式下半年會見分曉。我們的計劃是這個管道到2012年能夠投入使用。
特殊的管理難度
造紙產業的高度集聚,為中堂鎮發展循環經濟確定了一條明晰的主線。在業界看來,龐大集中的造紙產業對中堂鎮已經不再是奇跡。怎樣消除外界對造紙污染的疑慮,走綠色循環經濟的道路,對中堂鎮的產業轉型升級才是巨大的考驗。
中堂鎮有關負責人說,紙品加工產業在中堂起步很早,基礎厚實,具備很大的競爭優勢。不過,由于區域競爭日趨激烈,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邊緣化危機。如果中堂人沾沾自喜、不思進取,那么僅憑單一的產業,中堂的發展必將走入死胡同。所以,中堂要主動積極地提升行業水平,引進先進技術,加強治污工作,減少消耗,全方位提升紙品加工產業的技術檔次。
2007年,東莞成為全省6個循環經濟試點城市之一。2008年,中堂和石龍鎮成為東莞市首批循環經濟試點鎮。這意味著中堂鎮無論從節能意識、行政體系、管理制度、人才儲備上,都要圍繞著循環經濟的理念建立起來。
對于長期依賴資源消耗發展粗放型經濟的東莞市來說,發展循環經濟尚且不易,何況一個鎮。但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樣一種觀點:中堂鎮造紙產業集中,節能治污主要針對造紙業。因為對象單一且集中,反而便于管理。
郭首建說,以北海仔造紙產業基地為例。目前用地指標很少,難以滿足新上項目的要求。因此,對現有的造紙產業,要整合提升,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能。造紙產業耗能局面得以進一步改進,產能提上去平均耗能就下來了。
提升技術,延長產業鏈
中堂鎮政府有關負責人說,中堂要繼續推動紙品產業增資擴產、技術改造、做優做強和集聚發展。建成啟用造紙技術創新平臺,紙品產業獲得強大平臺支撐。
紙品加工產業升級的關鍵在于技術提升。對此,中堂鎮將借助科技創新平臺,推動紙品加工產業技術升級、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檔次、延長產業鏈,在紙箱生產、印刷包裝等方面進行延長充實。
根據中堂鎮循環經濟試點規劃,以北海仔造紙產業基地為中心,打造造紙與紙制品產業生態鏈。構筑循環經濟導向的現代造紙工業模式;將廢紙的回收利用納人造紙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體系,構筑基于循環經濟的造紙發展模式。
同時,還將推進中堂鎮造紙產業基地的生態化改造。實現基地內基礎設施、物流設施、信息服務設施的共享。加強原材料入基地前以及產品、廢物出基地后的全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促進基地內企業間物流、水流、能量流的集成,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和廢物排放最小化。
從長遠看,中堂造紙循環經濟的發展還將依托產業的轉型升級。
這位負責人說,首先是要促進企業技改升級。加大力度引進和培育重大優質紙品制造項目,實現以大補小、以優代劣。鼓勵企業改造落后生產力,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檔次,幫助企業穩步增加產能、暢通銷售渠道、增加產出和效益。另外,就是要促進產業鏈延伸充實,在紙箱生產、印刷包裝、生活用紙、文化用紙等方面進行延長和充實,推動紙品產業多元化發展。最后一點,就是要依托品牌打造提升。
按照中堂再生紙品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發展規劃,中堂鎮將用5至10年時間,在區內實行“整治一批,提升一批,適度引進一批”的戰略,關閉一些規模小、污染治理不達標的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提升一批企業,并適度引進一批生產工藝先進、高產減排、高效低耗的企業。
造紙業尚難零排放
東莞建航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黎任強說:“我們的污水是處理后達標排放的,甚至可以養魚。”
記者在該廠污水處理區看到,在一個蓄水池里,常年存放著該廠污水處理后排放的水。該蓄水池是專門供環保部門抽檢使用的。
在采訪中堂造紙企業時,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個造紙企業的封閉式水循環系統。這個水循環系統使造紙產生的污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成為可以使用的水,再在工廠生產和生活中間循環利用。
把水用活相當于賺錢
建航紙業在中堂是中小規模,從4年前建廠伊始,就在再生水回用等設備上投入上千萬元,并且每年在水循環系統利用上追加70萬-80萬元的費用。
當問到在環保上投入這么大值不值時,黎任強說,這要看怎么看。盡管這塊投入不能像生產設備那樣制造產品,換來真金白銀,但投了這筆錢,中水利用率大大提高,用水量減少,省了的錢實際上也是賺了。
目前,中堂所有造紙企業都達到80%中水(再生水)回用,所有企業污水達標排放。建航紙業的中水回用達到了90%以上,這個指標在中堂鎮的造紙企業中名列前茅。
中堂另一家大中型造紙企業銀州紙業,也是水循環的典型例子。該公司副總經理黎一帆介紹,目前工廠除了生活用水和少數必要環節需要用清潔水外,其他環節均能夠實現再生水利用,連工廠沖廁所的水都是污水通過凈化處理過的再生水。目前銀州紙業生產1噸紙只需要用到10.7噸水,這個指標在中堂造紙企業中也是屈指可數。
值得一提的,環保節能意識已滲透到企業的每一個環節。黎一帆說,生產過程中的節能環保操作與技術工人的工資直接掛鉤。工廠垃圾實現了100%分類,電池回收更是嚴格。員工要領取新電池,必須交回舊電池。每年企業在節能環保上的基礎投入就有上千萬元。
銀州紙業總經理助理冉虎說,節能環保新技術更新快,企業現在跟得上,但壓力不小。“但我們很認可國家的戰略。通過節能環保淘汰小產能,從而保存優質產能。”
中長期生產做不到零排放
那么,這些已經形成良好內部水循環的企業,是否已真正實現零排放了呢?
按照東莞循環經濟發展目標,試點園區必須改進工藝流程,加強環境管理,在園區實現廢棄物零排放。園區的污水要實現零排放,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都要回收利用,危險的廢物必須做好安全處置工作。
盡管中堂鎮尚未提出這類硬性要求,但是否能夠嘗試零排放呢?
一些造紙企業的負責人說,在技術上,中堂鎮部分造紙企業已經接近零排放標準,短期內,工廠內部的水循環系統完全能夠滿足生產的需要,但中長期還是不行。
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業內人士認為,現在國內紙品消費力還沒有充分地釋放出來,這也意味著中堂鎮的造紙產能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如果現在實行零排放,將來產能提高了,造紙企業還需要向政府購買排量。這是一個長遠的戰略問題,還需要謹慎思考。
什么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
從資源流程和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的影響來看,東莞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走的是“資源—產品—廢棄物”單向直線過程。這意味著創造財富越多,消耗資源就越多,產生的廢棄物也就越多,對資源環境的負面影響就越大。
循環經濟模式,即“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循環過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資源永續利用。(何建文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