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座廠到一座城一個區域
“這家企業可是我們昆山減排工作的絕對主力啊。”在江蘇省昆山市,提起與北京建工環境公司在污水處理領域的合作,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有口皆碑,“舉個例子,‘十一五’期間,他們負責運營的5座污水處理廠總共凈削減COD排放總量將近7000噸,占了昆山5年減排任務的75%以上。這也讓昆山超額完成了COD的減排任務。”
一個企業,緣何對一座城市的環保工作發揮如此巨大作用?其答案就在這家企業對發展模式的創新——改變傳統的對單座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實施對一座城市多家污水處理廠的整體接管。“從運營一座廠到運營一座城,集約發展創造高效管理,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建工環境公司一位負責人如是說。
北京建工環境公司是北京建工集團在優化產業結構、探索綠色發展模式思路下誕生的一家新企業。成立之初,公司就面臨著內外資同行業的激烈競爭。作為后發企業,如何打入市場,如何挖掘可持續發展潛力,問題擺在了企業經營者面前。
6年前,北京建工環境昆山建邦公司在昆山市安家落戶,通過獲取特許經營權,公司順利接管了昆山北區污水處理廠,之后又陸續接管了昆山市4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昆山市的污水處理業務實現了由一家企業集中管理。
但是,建工環境公司通過調研發現,其中的一些污水處理廠現場管理較為粗放,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運營體制,工藝設備缺乏維護,老化損壞嚴重,嚴重制約了投資效能的發揮。為此,他們投資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使污水處理廠在擴容的同時增添了減排工藝設備,昆山運營的5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規模逐步擴大,由原來的8.75萬噸擴大到目前的20萬噸,COD壓減能力提高了20%以上。
“獲取特許經營權的方式,改變了之前零打碎敲的模式,使污水處理市場運營和業務管理向集約化邁進。”建工環境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整體運營權的獲得,將使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運營管理更加高效。”
昆山的發展模式為建工環境公司水務板塊的市場拓展樹立了信心。2008年2月,建工環境宜興建邦公司順利通過前期考察、公開招投標和后期談判,和宜興市政府簽訂了《宜興市污水處理特許經營協議》,采取TOT+BOT方式擁有了宜興市6個已建和4個規劃建設中的污水處理廠“整體打包”的30年經營權。
昆山和宜興的例子只是縮影和開端。通過采用此種模式,建工環境公司的水務業務不斷發展壯大。
2010年,建工環境再次打造“徐州污水一體化治理”模式。徐州作為國家南水北調工程東線的重要一站,其水體環境的治理和優化,關系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效果和質量。建工環境公司發揮水環境治理領域的先進經營理念、專業化管理和人才優勢,開始了徐州市污水一體化治理戰略的實施,今年1月和4月,分別簽署了新城區和西區污水廠兩個TOT特許經營協議,兩個水廠目前均穩定達標并進入商業運營階段。同時,徐州龍亭污水廠也在上半年完成調試和試運行,并通過了環保現場監測。今年上半年,三個污水處理廠共為徐州市處理污水395萬噸,消減COD達324噸。
如今,建工環境公司已擁有8家控股公司,并建立了昆山、宜興、鹽城、徐州、太倉5大水務基地,在市政污水處理和工業廢水處理領域內擁有1000多項業績,遍及全國200多個城市,污水日處理規模達到76.5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5大水務基地均處于泛太湖流域,集中運營管理著20家污水處理廠。建工環境公司也因此形成了以該泛太湖流域為中心、輻射整個長三角地區的區域優勢,使得企業的行業影響力形成集聚效應,為實施集約管理創造條件。
“今年5月,我們在上海成立了水務運營公司,統一了所有對內水務投資項目和對外水務運營項目的運營管理,實現了區域內人才、技術等優勢資源的共享”,建工環境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區域市場的“三化一輸出”,即標準化、數量化、統一化和運營管理輸出,將運營能力提升至國內先進水平。
而在此之前,建工環境公司就以昆山北區廠為試點出臺了《水務運營手冊》,開始對水務運營的相關標準和經驗進行總結推廣。
“從運營單座工廠,到整體接收一座城市的全部污水處理廠,再到形成一個區域的集中優勢,我們在泛太湖流域和長三角地區的這種發展模式,是可以在其他地區進行復制的”,建工環境公司對水務板塊的市場前景充滿信心,“我們將通過市場份額的不斷拓展,逐步確立在國內市政污水處理和工業廢水處理領域的地位,擔負起行業先鋒的角色。”這位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