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州市治水辦第六次公布35條黑臭河涌的污染“貢獻”量化排名,涉及這些河涌流經的50多個街、鎮。從本次公布的排名看,5月份河涌惡化明顯的有珠江涌、天馬河、雅瑤支涌,而有所改善的河涌包括棠下涌、白海面涌、沙坑涌。
廣州市水質監測中心副站長孫雷表示,5月份的河涌監測評價期間,河涌水量因降雨導致稍有提高,部分河涌水質有所改善,污染物排放量相應減少。
5月份,河涌污染物排放量與以往監測結果相比,惡化明顯的河涌有珠江涌、天馬河、雅瑤支涌。
其中,珠江涌位于黃埔區,受城中村生活污水及小散亂工業廢水的污染,上游水質較差。本月河涌水質由輕度黑臭惡化為重度黑臭。天馬河位于花都區,河涌自2月起水質持續惡化,本月河涌黑臭情況惡化為輕度黑臭。雅瑤支涌位于花都區新雅街,河涌沿岸多為工廠及工業園區,本月水質較上月摸查期間略有惡化,平均氨氮濃度上升10.1%。
記者獲悉,有所改善的河涌包括棠下涌、白海面涌、沙坑涌。棠下涌起源匯景新城,經廣深鐵路、棠下村、金融城匯入珠江,河涌總長約5.5km,河涌水質常年處于重度黑臭狀態。自2017年3月起,天河區水務局對河涌采取截污改造等強力措施,河涌水質改善明顯,由重度黑臭改善為輕度黑臭。河涌水質連續兩個月持續好轉,河涌平均氨氮濃度較上月下降29.4%,河涌水量增大,污染物排放量稍有增加。
白海面涌位于白云區,河涌污染主要來源于涌邊眾多的工業園及工業企業,本月河涌水質改善明顯。沙坑涌位于白云區,主要污染來源于太和鎮河段中上游的工業污染。本月河涌整體水質有所改善,河涌水質由重度黑臭改善為輕度黑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