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日上午舉行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了當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進展情況。周生賢說,水污染防治工作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今后的任務仍很艱巨,面臨新的考驗。水污染防治工作將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污染減排為中心,以飲用水水源保護為重點,以跨行政區域水質目標考核為手段,努力完成“十一五”各項任務。
報告指出,繼續抓好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著力推進結構減排,督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加大對造紙、釀造、印染、制革、醫藥、選礦以及化工等行業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加快推進工程減排,進一步加大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力度,在36個大城市率先實現污水的全部收集和處理。
在環評審批方面,對國家政策支持、符合擴大內需要求和環保法律規定的建設項目要加快環評審批,開辟“綠色通道”。在提高審批效率的同時,對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從嚴把關,嚴禁審批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的項目。不能為了拉動內需而放松環保要求,不能因為要上項目而降低環保門檻。嚴格限制審批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生態功能區等環境敏感區有影響的項目。嚴格控制資源消耗型項目建設。
實施規劃執行情況評估考核制度,推動地方政府加快規劃項目建設。督促太湖等重點流域實施更加嚴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強化對點源的監督管理,研究面源污染治理綜合措施,開展內源污染防治,采取調水、清淤、生態修復等綜合措施,切實改善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將產業結構調整與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水資源緊缺、水污染嚴重的流域、區域,把強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大淘汰落后產能作為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
嚴格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科學劃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行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加大保障飲用水安全相關規劃的實施力度;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級管理制度,強化保護區內建設項目和人為活動的監督管理,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研究制定《飲用水源地水質標準》,不斷提高飲用水水源環境質量監測能力。建立并完善城鄉飲用水水源污染應急預警體系,做好枯水期和汛期污染聯防聯治工作,防止發生危及群眾飲水安全的重特大水污染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