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經廣東惠州境內一百多公里的東江,是當地的景觀河和主要供水水源,并承擔著給香港供水的重任。為了確保東江水質安全,保障群眾身體健康,讓清澈干凈的東江水流入香江大地,惠州沒有因為GDP犧牲環境,堅決擯棄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這條肩負著河源、惠州、東莞、廣州、深圳以及香港六座城市用水的東江,是哺育著流域內四千萬人口的母親河,是目前廣東省水質最好的河流。
但近年來,隨著東江流域城市經濟的發展,東江沿岸工業企業日益增多,人口急劇膨脹,禽畜養殖業不斷增加,產生的工業、生活污水、廢水直接排入東江,嚴重侵蝕著母親河的健康。特別是隨著深圳、東莞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一些耗水量大、污染重的產業以及養殖業有可能向東江中上游轉移,環境保護壓力越來越大。
惠州從官方到民間,從未停止過環保的宣傳。在惠州,為了強化東江源集水蓄水功能,綠化源區,年僅十來歲的小志愿者千里迢迢去江西省的東江源頭參加植樹活動;為了保護東江魚類資源和水環境,七旬老翁積極參與每年一屆的東江放生活動。保護東江的意識,深入到每個惠州市民心中。
保護東江,是民生大計。當地政府一直力求經濟發展跟污水治理并行,甚至治理超前一步的理念。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惠州規劃新建或擴建三十三座生活污水處理廠,新增日處理能力八十三點六五萬噸。
惠州沒有為GDP犧牲環境,二00八年來,惠州否決了水污染性項目審批八十三宗。自二00七年以來,共限期治理企業三十六家,關停二十二家,大幅度削減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確保了東江不受到污染。
保護東江,是一個共同的心愿。東江沿岸的惠州、東莞、深圳三市積極探索跨界治污的新機制。
上游在深圳,下游在惠州的淡水河,東江的二級支流,十幾年來,由于各宗原因,淡水河成了廣東省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整治淡水河,兩岸群眾在期盼,人大代表在監督,二00八年、二00九年連續兩年被列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重點建議案。
惠州與深圳兩地沒有懈怠,共擔責任。今年起至二0一二年,兩地計劃投六十多億元人民幣進行綜合治理。如今,淡水河已經由"不斷惡化"轉為"不惡化",整治成效明顯。
今年六月,惠州市啟動了衛星遙感技術監測東江水質項目的建設。將在東江流域每一個監測點設立監測站,定期對東江流域河流、大中型水庫的水質進行同步、定期監測。有了這種更科學的監測技術,東江流域水質將得到更堅實的保護。
在惠州各界共同努力保護下,東江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二類標準,全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百分之百,跨市邊界水質良好,符合廣東省考核要求,轄區內各水體水質絕大部分符合功能水質要求,確保了港人用水的安全放心。(宋秀杰 康孝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