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記者從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本月1日起,《廣西壯族自治區城市二次供水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開始實施。今后,城市二次供水過程中出現的管理不明確等問題可得到有效解決。
二次供水水質如何保證,供水設施由誰來運行管理和維護、維修和清理費誰埋單……針對廣大市民關心的問題,記者邀請專家對《辦法》進行解讀1、如何保證水質安全?
現狀:多數小區清洗不及時新規:儲水設施每年至少清洗消毒兩次【現象】目前,城市中大部分6層以上或高層建筑的居民飲用水,都經過二次供水設施加壓輸送。據悉,在南寧,使用蓄水方式進行二次供水的小區約占80%。按衛生部門的規定,二次供水的蓄水池每年清洗消毒不得少于一次。作為衛生城市的南寧,則要求半年清洗消毒一次。
目前,南寧市有上千套二次供水設施,但真正歸自來水公司管理的并不多,絕大多數都由小區物業負責管理。由于考慮到運行成本,加上不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多數小區的二次供水設施得不到及時清洗。不少市民對經二次供應的水質是否合格,存在疑問。
【解讀】《辦法》規定,負責運行管理的自來水供水企業應建立二次供水設施、水質管理制度,并定期進行水質常規檢測。每半年至少對水箱、水池等二次供水設施進行一次清洗消毒。消毒結束后,經檢測合格后,再投入使用。建設單位或者產權人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二次供水工程清洗消毒單位,對供水設備定期進行清洗、消毒。
按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二次供水水質有異常變化的,應及時向自來水供水企業或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接到報告后,上述企業或部門應及時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二次供水水質安全。市民如對水質有疑問,可撥打當地衛生監督熱線進行投訴建議。
2、誰來維護供水設施?
現狀:一些小區處于“真空”狀態新規:委托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統一運行和維護【現象】因為缺乏全區性的二次供水管理辦法和技術規范,我區二次供水設施建設和管理都不完善。二次供水設施的質量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城市公共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水質安全。
對“二次供水”造成的管網“最后一公里”問題,由于居民小區內的二次供水設施主要由開發商負責,為節省成本偷工減料、懶于維修的情況并不少見,這些都導致管網“最后一公里”的安全很難保障。
據統計,南寧市目前只有20%的小區單位能主動定期清潔蓄水池。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管理的主體不明確、管理責任不到位。以往南寧市衛生監督部門檢查發現,一些開發商投資建好小區后,沒有將二次供水的維修、清洗、水質檢測等日常管理,以合同約定的形式移交給物業公司,導致一些小區對二次供水的管理處于“真空”狀態。
【解讀】以南寧市為例,現在對二次供水蓄水箱的監管,采取的是分級監管辦法。學校、大型賓館酒店、商場和行政辦公場所,由南寧市衛生監督所直接監管;生活小區、一般性辦公大樓,則由城區衛生監督所監管。分級管理,導致目前二次供水設施的監管責任不夠明確。
《辦法》規定,城市二次供水設施由建設單位委托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統一運行、維護和管理。二次供水設施完工并驗收合格后,建設單位應將二次供水設施移交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雙方簽訂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合同后,由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接收并負責運行、維護和管理。
二次供水單位還應當定期委托有相應資質的水質監測機構,進行水質常規檢測,及時將結果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并向用戶公布,接受居民監督。
3、運行管理如何收費?
現狀:費用多由小區物業承擔新規:按照核定的收費標準向用戶收取【現象】目前,很多生活小區或辦公大樓,維修和清洗蓄水箱的費用大多由物業公司承擔。雖然二次蓄水設備屬于公共設施,但蓄水箱破損或清洗,卻不能動用公共維修基金。如南寧共和路一小區的二次供水,原本是通過蓄水箱完成的,去年改造為加壓泵直接加壓。小區業委會和物業召開業主大會,組織業主投票、籌錢,前后忙了半年多才完成改造工作,甚為麻煩。
【解讀】出現上述問題,主要還是管理主體不明確。為此,《辦法》對如何收費也進行了規范,明確城市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費和運行維護管理費等價格實行全區統一管理,具體管理辦法由自治區價格行政管理部門另行制定。由自來水供水企業按照收費標準,向使用二次供水的用戶收取;提供其他服務的,按照合同約定收取。二次供水設施的大修和更新改造費用由產權人承擔。
《辦法》還明確,城市供水企業要嚴格按照標準收取水費,不得代收其他費用。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或收費標準的,由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 名詞解釋 ]
什么是城市二次供水:指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設施供水經加壓后再供用戶的形式。通俗地說,二次供水是指單位或個人將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設施供水經儲存、加壓后,通過管道再供用戶或自用的形式。
《辦法》所稱的二次供水設施,是指二次供水設置的水泵房、供水管道、閥門、水池(水箱、水塔)、壓力水容器、水泵、電器設備、電控裝置、消毒設備、自動控制欲監視系統等相關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