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和開放開發,許多企業落戶東南亞陸路通道之一的寧明縣,在給寧明帶來商機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峻的考驗。為了實現環境與經濟雙贏,寧明縣標本兼治,動真格整治污染源,保護水資源。
2009年下半年,寧明縣劃撥5萬元,委托廣西大學生態與旅游科學研究院編制《寧明縣城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同年9月,劃撥1.8萬元完成37塊飲用水源保護區標志牌和12塊界標的設立。并制定河流保護辦法,禁止違法開采沙石、挖土等污染水源行為。同時,在縣城沿河南北兩段建設2.2公里的防洪堤,避免雨水的沖刷使垃圾流入河道。將明江河岸兩側100—150米內劃為臨江綠地,200—500米內劃作水域保護區,定期對縣城地段河流兩岸的垃圾進行清理。每年開展“放養魚苗,保護母親河”活動,組織干部群眾到沿河兩岸義務植樹。
同時,加強對兩家制糖企業和其它沿河重點排污企業減排工作的監督,加大對縣內幾家小型企業的監督減排管理,實施廢水循環使用,使該縣COD排放量削減488噸,基本達到零排放。
據監測,目前,寧明縣大氣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明江河監測斷面水質各項指標達到地表水II類標準,飲用水源水質合格率達到100%。(鄭鑫 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