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
甘肅80%以上地區屬干旱、半干旱區,區域降水少、蒸發大、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嚴重短缺。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為277毫米,水資源總量289億立方米,自產水資源量居全國第29位,人均1077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2,畝均占有量為404立方米,不足全國的1/4。水資源短缺越來越成為制約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2000年以來,我省節水灌溉技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節水灌溉面積穩步增長,增加到2010年的1288萬畝,平均年增速為3%左右,但全省還有35%左右的有效灌溉面積沒有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因此,我省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目前,甘肅省節水灌溉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先進節水灌溉技術所占比重較低。截至2010年底,全省管灌、噴灌、微灌累計僅有289.5萬畝,僅占總節水灌溉面積的22%,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現有種植結構和經營方式制約高效節水技術規模化發展。現有農業種植結構繁雜,灌水方式、時間、數量要求不一,且糧食作物所占面積偏大,水分生產率低,以戶為單元分散的農業生產方式,制約高效節水灌溉的規模化發展。三是高效節水技術本身適應性不強,且經濟效益不突出,農戶缺乏投入動力。四是技術力量薄弱,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滯后。全省缺乏專門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機構和固定的技術隊伍,灌溉試驗站數量少,且大多處于癱瘓狀態,對作物灌溉缺乏指導作用。
針對這些問題,應該采取以下對策:
一、以較大區域為單位整體推行節水灌溉。依靠國家和地方財政對節水灌溉加大投入,同時,制訂和落實貼息貸款、低息貸款、延長還貸時間等鼓勵發節水灌溉的各項優惠政策,對農業節水灌溉實行傾斜。各部門還要綜合節水灌溉資金,形成合力,整體推行節水灌溉。
二、注重節水技術與農業增產技術相結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的渠道和主體不同,往往只重視單項節水灌溉技術,而忽視與節水灌溉相對應的農業增產技術。農業增產技術與節水灌溉技術不配套,可能節約了一定的水量,但是農業生產效益不高。只有將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與水肥耦合、蓄水保墑、適雨種植、抗旱栽培、秸稈或地膜覆蓋、耐旱品種選育等技術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節水增產效益。
三、加快農業灌溉用水水價制度改革。據統計,目前全省自流灌區平均0.085元/立方米,不足成本水價的60%,提水灌區平均水價0.235元/立方米,占成本水價的55%,農業灌溉用水價格偏低,不利于激勵農戶采納節水技術。按照每畝地節水200立方米計算,節水直接收益最高只有48元,而每畝節水技術改造的成本動均在400元以上,節水的效益不足以刺激農戶投入資金發展節水灌溉。適當提高灌溉水價,使農業灌溉水價能夠充分反映較干旱地區水資源的稀缺程度,不僅有助于促進農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也會提高節水農業的經濟效益,推動發展高效節水農業。
四、研究制定適合省情的節水技術標準。節水技術標準直接決定節水灌溉工程質量。只有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灌溉技術標準才能避免出現為了增加節水灌溉面積,而大幅度降低單位面積投資,導致工程質量參差不齊,節水效果不明顯工程出現。
五、積極推行農戶參與式灌溉管理。通過成立農戶用水協會,積極將農民納入協會,參與水利工程維護,能夠有效減少搭車收費、增加管理單位水費收入,降低政府對灌溉工程運行維護費用的投入,使得灌溉系統能得到定期維修。同時,農戶用水協會負責灌區末級運行和維護責任,提高用水戶灌溉用水的實際成本,對農戶自覺采納節水技術具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