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污泥的技術路線?如何比較各種污泥處理處置方式的技術與經濟?對于這兩個問題,目前,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看法。這也是即將于10月16-17日召開的2009(上海)水業熱點論壇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機科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做為我國最早從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先后完成了唐山西郊污水處理廠污泥堆肥項目、唐山西郊污水處理二廠污泥堆肥項目、北京大興龐各莊污泥銷納場項目、太原河西北中部污水廠污泥堆肥項目、洛陽瀍東污水處理廠污泥堆肥項目、煙臺萊山污水廠污泥堆肥項目等一大批市政污泥堆肥項目,以及天津石化供排水廠污泥堆肥項目等工業污泥堆肥項目。
9月7日,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環保技術與裝備研究所室主任、高級工程師王濤接受中國水網記者采訪時認為,盡管目前許多新的污泥處理技術出現并不斷發展,但就工業化推廣應用來看:堆肥和熱干化焚燒仍然是目前污泥處理處置的主流技術;其中堆肥因其投資和運行成本較低,更適合我國大多數地方的實際情況。
現有堆肥技術還存在哪些問題呢?王濤認為,堆肥占地面積較大,一些中心城市,就對堆肥望而卻步了。另外一點就是堆肥項目中臭氣污染相對來講不易控制,這也和占地面積大帶來除臭空間大有關——臭氣不易收集和處理,除臭成本較高。所以,未來堆肥技術主要發展方向應該放在開展空間壓縮與封閉方面。這種壓縮要求從工藝或從建筑形式上作出根本性變革,才能實現占地面積成倍縮小,比如說建設多層廠房(當然需要配合機械系統的改造)。另外一個是除臭,應該在封閉空間的前提下,在工藝設計中納入除臭系統,并充分考慮除臭成本。若能做到以上兩點,堆肥技術,應該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污泥處理技術,我們也正在朝向著這方面努力。
王濤將熱干化技術和堆肥技術做了比較。熱干化技術包括焚燒也是不錯的技術,占地面積、減量化、無害化等方面優勢突出,但投資和運營成本比較高,可能應用僅限于占地面積要求較高的地區。另外,國內做的比較多的電廠混燒技術,其運行成本不是很高,但是,混燒技術應用是有問題的,一方面,污泥的燃點和化學染料的燃點不一樣,因此對設備的影響還是有的;另外,就是污泥產生的尾氣要復雜的多,因此利用原有尾氣凈化系統進行后期處理存在問題,如果改造這塊,將極大增加成本。此外這種方法被認為是一些環保不達標電廠“戴環保綠帽子”的典型做法,有關混燒立法的缺失,使得選擇該方法進行污泥處置的投資面臨較高的政策風險。
王濤介紹,國內最早的一批污泥處置項目是在國家九五攻關計劃支持的三個示范項目,一個是密云污水處理廠污泥堆肥項目,由北京環科院承擔。另外兩個,是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承擔的:唐山西郊污水處理廠污泥堆肥項目和秦皇島東部污水處理廠污泥熱干化項目。目前這三個項目只有一個還在運行,就是唐山西郊項目。該項目保持著中國污泥堆肥運行時間最長的記錄,到現在已經運行了超過13年,而且設備都是最初的設備,沒有更新過。此外,它也是國內最早將污泥按照國家標準規范應用在農業領域的項目,該項目完成了三年的大田試驗,申請了肥料商標。項目的運行費用,不包括制肥部分50元左右。如果計算制肥成本,制造復混肥需添加化肥,成本相對較高;制造有機肥顆粒則僅需要增加造粒成本。
能夠保證十幾年的運行,運行費用低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是技術可靠、設備“皮實”。
當年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在秦皇島和唐山做的兩個項目,一個是熱干化,一個是堆肥。談到熱干化,王濤說,“就熱干化技術本身,存在很多其他技術無法比擬的優勢:占地面積節省,集成化程度高,無害化效果好,臭氣污染控制相對較容易,適合大型項目;但是它的投資和運營費用相對來講非常高,噸泥處理成本最低也超過200元,若采用天然氣等清潔燃料則可高達300-400元,目前堆肥系統最高不會超過100元。而且還有投資成本,差距也很大。”
“還有一點,熱干化技術從原理上并不難實現,通過直接或間接方法,實現熱量轉換,將水分從污泥中蒸發出去即可。但是,污泥產生的粉塵是St1級的爆炸粉塵,主干燥器、粉塵收集和處理裝置、造粒和最終處理裝置均有潛在的粉塵爆炸的危險。在歐美已經發生了多起干燥器爆炸、著火和附屬設施著火的事件。因此對系統控制要求比較高,實現完全國產化難度較大,進口設備要解決這個問題,也需要很多措施加以保障。”
從中國國情來講,國內市政污水處理廠現在已經有1500多座,每天產生污泥大概是10萬多噸,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很快的速度在增長,如果包括工業污泥、河道清淤、給水廠污泥這一數字是驚人的。投資和運行成本的合理配置,成為決定我國能否快速提高污泥處置率的關鍵。因此在用地緊張地區采用可靠完善的熱干化(焚燒)系統,在其他地區采用封閉化堆肥系統是解決目前我國污泥問題的現實路線。
此外,王濤還特別指出對堆肥技術普遍存在的誤區:
一是堆肥就是將污泥制成肥料施用到土地中。其實“堆肥”來源于英語composting,譯為堆肥化,是指一個生化反應過程。至于堆肥完成后,成品的去處,則需要根據物料的營養物質和污染物指標,最終確定是農用、綠化還是填埋。
二是堆肥存在重金屬問題。重金屬物質極難轉化,對于干化、焚燒或其他處理方式也同樣存在著一問題,主要的解決方法是加強源頭控制和加強成品檢測,將重金屬污染限制在可以控制的一定范圍之內即可。
到底哪種技術更適合?專家們各有各的說法。不同的技術方向帶來不同的結果,在污泥處理處置領域,各種技術已不乏實踐,技術路線逐步將走向清晰。我們也期待著2009(上海)水業熱點論壇能夠帶來更明確的答案。(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