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安寧七里河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量僅達到負荷的50%,原因就是2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根本‘吃不飽’……”
許多蘭州人也許不知道安寧七里河污水處理廠在哪里,但一說濱河路上的“手雷”幾乎大多數人都知道,驅車飛馳在濱河路上,遠遠看去在一片綠草坪的襯映下兩顆碩大的“手雷”就會映入過往人們的眼簾,那就是安寧七里河污水處理廠標志性的建筑——“污泥消化槽”。但是這么宏偉的“滌污手雷”所代表的安寧七里河污水處理廠卻在近期被國家環保部點名批評。
9月29日,國家環保部公開通報批評了16家污水處理廠,被稱為“滌污手雷”的安寧七里河污水處理廠也名列其中。由于主體工程及配套管網建設滯后,長期處于低負荷運行,無故不正常運行、出水超標、污泥未有效處置等原因被責令年底前完成整改。
就此事安寧七里河污水處理廠廠長蔡興岷感到很冤枉。
“目前安寧七里河的污水大部分已接入污水處理廠,由于污水管網不配套,使設計日處理污水2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每天只能處理現有污水管網輸送來的10萬噸污水,因此無法達到國家要求的負荷標準。”
據介紹,七里河的大部分污水經現有的污水管網經小西湖泵站、吳家園泵站兩級提升后進入雁伏灘泵站,雁伏灘泵站又將污水管道從黃河底部穿過黃河進入安寧七里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而安寧的污水則在和平灘進行收集后進入污水廠。
“目前安寧七里河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量僅達到負荷的50%,原因就是2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根本‘吃不飽’,如果管網建設順利,年底前新的管網可調進污水6萬噸,屆時,污水處理廠的日污水處理量將達到16萬噸,同時該廠運行負荷將達到設計負荷的80%。”蔡興岷期待地說。
“歸根結底,安寧七里河污水處理廠出現‘無故不正常運行、出水超標’的現象還是洪道兩側沒有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網的原因。”
如果說安寧七里河污水處理廠達不到國家要求的負荷標準根本的原因是管網配套沒有跟上,那么“無故不正常運行、出水超標”又是什么原因呢?
提起該問題,蔡興岷廠長也是一肚子苦水。為了說明問題他先給記者介紹了污水處理的常識。
據介紹,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時先通過第一道關“細柵格”,由細柵格過濾雜物后進入“沉沙池”,經過沉沙后進入生物氧化“曝氣池”,曝氣池是污水處理的要害場所,曝氣池中的微生物將對污水進行處理,處理完后進入“終沉池”,再次沉淀后進入“接觸池”,接觸池將處理后的水經消毒殺菌后排入黃河。
“由于安寧七里河接進來的污水量每日只有10萬噸,占污水處量廠負荷的一半,而污水處理廠有四個曝氣池,便只開放了兩個曝氣池,按照正常原理,兩個曝氣池是完全能夠勝任10萬噸污水處理任務的,但是5、6月正逢蘭州汛期,部分已實現污水截流的洪道內泥沙含量較大,泥沙洪水進入污水處理廠,使曝氣池內的微生物受到嚴重沖擊大量死亡,喪失了處理污水的能力,因此出現了一段時間污水處理廠周圍臭氣彌漫的現象。經國家環保部門對排水進行抽查監測,發現排放超標。為防止類似事件發生,目前該污水處理廠在日進污水10萬噸的情況下已開放3個曝氣池。”
在蔡廠長的介紹中我們得知,蘭州市目前實現的河洪道污水截流不是徹底的污水截流,真正意義上的洪道污水截流是沿洪道兩側鋪設污水收集管道,而不是在洪道內攔壩將污水簡單截流。
“污水處理廠是處理污水的不是處理洪水的,有時候一下雨,我們就可以在細柵格處撈一卡車垃圾,而精心培養的用于處理污水的微生物也將會受到致命的沖擊。一旦曝氣池微生物大量死亡,污水處理廠就喪失了污水處理能力,就會發生排放不達標現象。”蔡廠長無奈地說。
“歸根結底,安寧七里河污水處理廠出現‘無故不正常運行、出水超標’的現象還是洪道兩側沒有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網的原因。” 一業內人士說出了問題的根本。
“如果建設管網和污水處理廠是可以看得見的政績,而后期的管理和運營卻是看不見的奉獻,目前蘭州的污水處理廠真的處于一個艱難的狀態……”
“污水處理廠建好了,管網卻沒跟上,配套的管網建好了,卻沒有充足的資金讓其健康地運營。如果建設管網和污水處理廠是可以看得見的政績,而后期的管理和運營卻是看不見的奉獻,目前蘭州的污水處理廠真的處于一個艱難的狀態,這種狀態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公眾批評的對象。”一位業內人士無奈地說。
經記者調查了解,雁兒灣污水廠面臨著更多的經費困擾,由于長期處于虧損狀態,該廠包括基本建設、設備維護維修等,都涉及到資金的缺乏。由于資金問題,一些新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不能正常運轉。而更換一次水下推流攪拌機、格柵除污機、潛水泵等設備就需要數十萬元。還有大量的污泥清運費用、設備維護費用等,目前,蘭州市已投入運營的雁兒灣污水處理廠和安寧七里河污水處理廠都面臨著運營經費緊張的問題。
“現在還有一個隱患就是河洪道攔壩截流的問題,這一點短期內污水處理廠還能應付,因為污水處理廠還沒有滿負荷運行,還可以采取多增開曝氣池的辦法應付下雨后洪道內洪水的沖擊,但今后配套管網建好了,污水處理廠進行滿負荷運行,一遇到下大雨河洪道內洪水進入污水處理廠,那么滿負荷運行的曝氣池肯定無法承受泥沙量大的洪水沖擊,微生物死亡嚴重,又會出現污水處理廠‘癱瘓’現象。”一業內人士無不擔憂地建議道,“從蘭州財政情況來看,要實現每條洪道都鋪設截污管網也不現實,因為十幾條洪道兩側鋪設截污管網少說也得幾個億。因此我本人建議蘭州市在建設污水管網的同時,應該抓緊對魚兒溝等離城區較近的洪道兩側也進行污水管網鋪設實行截流,實現雨、污分流避免埋下隱患。”
在采訪中,在市政管理處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污水全收集管網正在近郊四區突飛猛進,受省、市領導的重視專項資金的劃撥,這項工程將有效解決蘭州污水收集能力將是無可質疑的,但是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已經建好的污水處理廠卻因為經費和存在的隱患問題而在“強裝笑顏”艱難運行。
三年后,這座城市能否如約向“母親河”兌現它的承諾?雖然問題不少,但依然值得期待!
本報記者 石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