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南寧市二坑溪中堯段蜿蜒的河堤上泛起了淡淡的薄霧,村級河長、西鄉塘區新陽街道中堯路社區書記吳偉麗與往常一樣巡察河道。“每一個河長都有自己的‘責任田’,二坑溪中堯段這段2000米的河道就是我的‘責任田’,必須守好管好。”吳偉麗說,自從被任命為河長后,每周她都要到自己的“責任田”里轉幾次。
自南寧市對二坑溪進行了河岸綜合整治和黑臭水體整治后,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了綠草如茵、溪水清澈的靚麗風景線,贏得了眾多居民點贊,中堯路社區巡河護河治河工作得到越來越多人支持。在廣西,從江河湖庫到溝塘溪渠,河湖長的巡河工作每天都在進行,河湖長制“有名有責”“高能高效”。
2017年5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意見》和《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標志著廣西正式施行河長制。5年來,全區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奮力推進,從大山深處迤邐而來的郁江、柳江、桂江,到滾滾奔涌東去的西江,從承載鄉愁的家鄉河湖,到山間田疇的無名溪流,廣西18936條河流、19個湖泊、4556座水庫實現河湖長制全覆蓋,一條條江河、一個個湖泊有了專屬守護者。
5年來,廣西共落實2710名總河長、2.6萬余名河湖長,各級河湖長認真履職、全力治水,從建立機制到治理管控,從搭建“四梁八柱”到強化標本兼治,河湖長制在實踐中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全區河湖面貌明顯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向好,一幅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水生態文明圖景,正在壯鄉大地鋪展開。
5月,柳江、融江、龍江三條江交匯處的柳城縣鳳山鎮,碧波盈盈、魚翔淺底、青山晴霞,美不勝收。
但此地風景并非一直獨好。自20世紀末起,就有人從柳城縣境內的融江、柳江等河段挖沙。采砂業對河道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導致河床損毀、水質污染、魚類減少。
為保一江清水,2019年以來,柳城縣持續開展河道非法采砂整治行動,零容忍打擊了違法行為。
“首先是加大投入,利用電子圍欄、攝像頭等高科技手段加強監管。其次是聯合執法加強打擊,縣水利、生態環境、公安、自然資源、交通等部門聯合執法,并積極聯合融水、融安兩地共同巡查,形成打擊非法采砂的高壓態勢。第三是發動群眾對非法采砂行為進行監督,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柳城縣河長辦專職副主任廖耀光說。
“全區各地各部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打好打贏碧水保衛戰。”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西把河湖“清四亂”作為河湖管護攻堅戰的主抓手,納入專項整治解民憂十件實事,聚焦頑癥痼疾、突出精準整治。
從“治一段”到“治全域”,從“單兵突進”到“整體推動”,全方位治理帶來全方面改善。廣西河湖水環境質量持續領跑全國,2021年,全區112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109個斷面水環境質量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優良比例為97.3%,位居全國第三。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