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縣自2020年實施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以來,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按照“以縣域為單元,以河流為脈絡”的要求,通過恢復農村水系基本功能、修復河道空間形態、改善河流水環境質量,打造極具鄉情鄉愁,造福百姓的幸福河,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統”字當頭。為抓實抓好全國試點項目建設,第一時間成立以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建立政府統籌、法人負責、部門協作、鄉鎮參與的工作機制,按照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整合部門資金,突出關鍵節點精細管理,實現進度、資金、質量、安全的高效統籌,有效化解項目建設關鍵環節中的難點堵點,以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打造水美鄉村新畫卷。
“實”字為基。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以水系為脈絡,通過水系連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養等措施綜合治理,完成水系連通8.1km,河道整治73.4km,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0.2km?,增加水面面積130畝,新增或保護濕地面積60畝,補充生態水量138.5萬m?,防洪保護村莊數22個,防洪除澇受益面積1.8萬畝,新增廢污水處理能力0.47萬噸,受益村莊數36個,受益人口7.3萬人。
“美”字著力。水系連通通萬里,生態宜居惠千家。突出修復生態河道、建設美麗岸線、打造人文景觀的理念,在保留河道自然形態的基礎上,選用雷諾護墊、格賓石籠擋墻等生態工藝,建設護岸58.2km,生態岸線率達到80%以上,精心設計堤防、堰壩造型,就地取材,實現工程與環境融為一體,形成漫水時呈疊瀑景觀,枯水時是親水樂園,重構了農村河道自然風光,創造了人水關系協調的親水河岸。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還以河流為軸心、以沿程村莊為節點,啟動水系景觀、親水平臺、休閑康體等工程,新建風景廊道、仿木棧道、人行步道15.8km,濱水景觀節點10個,勾勒出一張生態宜居、風光秀美的鄉村新名片。
“護”字托底。依托河長制工作平臺,制定出臺建后管理養護方案,完善以黨政主要領導為主體的責任體系,健全一級帶一級、一級督一級,上下貫通、層層落實的河湖管護責任鏈,344名縣鄉村三級河長全員上崗,確保每條河流、每個湖泊有人管、有人護。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將全縣20000余處小微水體納入河湖長制管理范圍,不定期開展專項督辦、現場指導,常態化巡河清河護河,發揮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項目的長久效益,努力讓百姓望得見青山、看得到碧水、留得住鄉愁。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