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汛期固體廢物領域可能發生的次生環境事件,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近日專門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汛期固體廢物領域環境風險防范工作,嚴防次生突發環境事件。
“按照以往經驗,必須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懈怠情緒。”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及涉固廢有關單位要充分預估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周密做好各項防控準備,保障汛期水環境安全。
通知要求,在前期生態環境領域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的基礎上,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要對工業園區、沿河(湖、溝)涉危險化學品企業、行洪區企業進行再排查再整治,督導企業落實主體責任。重點排查整治違規堆存、隨意傾倒、私自填埋危險廢物等問題,確保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等環節的環境安全。對不能及時排澇可能導致化學品倉庫、危化品倉庫及危廢倉庫遭遇雨水倒灌,引發次生突發環境事件的,要及時整改環境風險隱患。
同時,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強與應急、交通、水利、消防、氣象等部門的協同聯動,密切跟蹤氣象災害、水利調節和生產安全事故等預警性、苗頭性信息,加強對惡意傾倒危險廢物、違法排污等因素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處置、追查力度,做到信息共享、同步應急聯動,確保規范、快速、有效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
此外,各地要嚴格落實汛期應急值守制度,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科學處置、協同應對,確保環境安全。特別是涉及重金屬污染、群體性事件、敏感區域以及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突發環境事件,要做到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第一時間開展監測、第一時間進行調查、第一時間發布信息,堅決杜絕遲報、謊報、瞞報、漏報行為。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