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龍河公園
安徽省六安市鳳凰橋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日前正式投入運行。這是安徽省六安市第一座生物池、二沉池全封閉污水處理廠。
在這座污水處理廠,臭氣通過頂蓋的封閉風機直接抽排,經過生物處理,減少了大氣污染,其工藝和一期項目相比,增加了硫自氧、臭氣處理和精確曝氣工藝,可更加有效地改善水質,是一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型污水處理廠。
六安市地處安徽省西部,長江、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淮河一級支流新老淠河穿城而過,是國家重要的調蓄洪生態功能保護區,也是“長江—巢湖”流域水系的重要源頭之一,是安徽合肥、淮南及河南信陽等地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其承擔著萬畝良田的灌溉任務,在長江生態保護中區位意義重大。
為了治理水環境,2019年,六安市請來專業“水管家”,引入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推進城區供排水體制機制改革,打造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六安模式”,建設海綿城市,推動長江大保護。
作為首批簽訂“城市智慧水管家”協議的城市,六安市不斷深化與長江環保集團合作,秉持流域統籌、系統治理的理念,探索實踐廠網河一體、城鄉統籌一體、供排水一體、建管一體的“四個一體、循環利用”治理模式,構建城市水環境“廠網河一體化”治理體系,由“分散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以系統化思維為指引,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控源截污、生態修復,已完成13條城市黑臭水體的整治與岸線修復,新增城南節制閘庫容3300萬立方米。
探索城市智慧“水管家”,搭建智慧平臺架構,實現信息化管理模式。通過源頭治理、管網修復、擴容增效、消黑治黑以及生態濕地等措施,六安市對城市涉水項目開展全域系統治理,將六安打造成為沿江污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的生產運營管理示范城市、“水管家”的標桿示范,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
建立集控中心,實現“廠網河”“供排澇”集中調度、集中管理,優化原有供排水管理架構。在淠河中心城區段兩端分別建設綠色示范項目,有效保障水安全、傳承水文化,推進淠河左右岸、上下游協同治理,打造流域治理示范,促進水城融合綠色趕超發展。通過水資源循環利用、污泥資源化利用、清潔能源協同,打造科研示范基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探水系、尋脈絡,六安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賴紅梅多次組織調研,謀劃治水策略,要求鞏固成效,拓展思路,立足長遠做好“水”文章,聚焦難點建設宜居城。緊盯黑臭水體整治目標,聚焦“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的癥結關鍵點位,精準施策,掛圖作戰,建立健全城區水環境治理體系長效機制。鞏固第一批小區(單位)雨污分流整治成效,完成第二批小區(單位)、街巷雨污混接整治,對大雁河、北郊支渠和蘇大堰3條河道周邊29個小區進行雨污混錯接改造及雨污水管道修復。推動第三批小區(單位)街巷雨污混接整治工程,對4條大溝、站前排水區、蔣家溝、均河、小高堰、安豐明渠等匯水范圍內的79個小區和14條街巷實施雨污分流改造。
2020年年底,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六安市黑臭水體整治效果進行專項核查,被抽查的10條黑臭水體均達到消除標準,合格率達100%。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