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份市政府與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下稱“華南所”) 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來,我局積極推動協議落地見效,不斷提升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水平,推動水生態環境問題的發現和解決。
一是精準識別花亭湖pH超標成因。花亭湖是我市重要的國控地表水考核水體,也是太湖縣在用飲用水水源地。自2022年4月中下旬開始,花亭湖國控監測點位pH值不斷升高,水體發生藍藻。我局及時組織華南所召開水質會商會,通過現場調查、加密監測、遙感解譯,精準識別浮游藻類異常生長是直接原因,科學研判形勢,并科學指導太湖縣開展相關研究,強化藍藻水華風險防控與應急處置能力。
二是科學診斷城區河湖藍藻水華癥結。城區東大湖、西小湖藍藻水華頻發,對人居環境帶來影響。今年大寨河、谷橋河、花亭河、康熙河、秦潭湖等地表水體也都不同程度出現藍藻水華,且發生時間普遍提前。面對嚴峻形勢,我局聯合華南所開展現場調查,科學診斷城區雨污分流改造不徹底、底泥污染物富集、水環境生態功能退化、晴多雨少氣象條件等是關鍵癥結,結合實際提出應急打撈、加快實施重點生態修復工程、推進片區雨污分流改造等措施建議。
三是協調保障引江濟淮沿線水質。針對孔城河桐城樅陽交界斷面連續三個月水質不達標問題,會同華南所牽頭的安慶市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工作組,對接走訪引江濟淮工程建管處、施工單位,通過現場調查和問題排查,組織開展加密監測,研究分析施工影響,增加水體動能,精準指導桐城市政府標本兼治,著力保障引江濟淮工程輸水水質。
來源:安慶市生態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