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又一次劍指城市水體返黑返臭問題。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日期曝光的典型案例中提到,江蘇宿遷首尾均與大運河連通的城市內河,馬陵河部分河段返黑返臭。去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就通報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何家溝、松浦支渠返黑返臭大量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松花江”,“吉林省長春市建成區部分水體返黑返臭群眾反映強烈”,“山東省菏澤市黑臭水體整治不力水體返黑返臭問題突出”等案例。
警鐘頻頻敲響,一方面是向地方政府傳導壓力,倒逼他們提高對黑臭水體整治尤其是實質性解決水體黑臭問題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向全社會傳遞信號,昭示我國深入全面推進黑臭水體治理的決心。
房前屋后的黑臭水體對公眾的影響最直接,整治是否有效果,群眾的感受也更深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當前,我國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明顯成效,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個別城市黑臭水體存在“治理反復、反復治理”的怪現象,充分說明黑臭水體治理不能搞一陣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
近日,住建部、生態環境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了《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已完成治理、實現不黑不臭的縣級以上城市,應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長效機制。
黑臭水體的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從典型案例曝光的情況看,城市主城區污水收集處理不到位、城市管網雨污混流嚴重、部分河段河長制形同虛設等問題仍然存在。要杜絕黑臭水體反彈回潮現象,實現城市水體長治久清,關鍵是需要在控源截污上下功夫。
強化源頭治理。應將黑臭水體治理與污水處理相結合,持續加強水環境治理投入,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加快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和破損修復,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強化工業企業和“小散亂”排水戶污水排放管理。
抓好系統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想根治黑臭,必須系統治水,找準癥結,對癥下藥,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統籌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鄉村的綜合治理。對影響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水質的建成區外上游、支流水體,應納入流域治理工作同步推進,科學實施清淤疏浚,加強水體生態修復和岸線管理。
健全長效機制。黑臭水體不是朝夕之間形成的,通常具有易復發的特點。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也是一項長期、動態的過程,確保河水長清,長效管理尤為重要。要推動落實河(湖)長制,強化日常巡查與管理,定期開展水質監測,持續跟蹤水體水質變化。對于新增黑臭水體及返黑返臭水體,實行清單管理、動態清零,并及時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