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記者從宿遷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宿遷市已通過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組織的聯合評審,成功入選國家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支持城市,成為全省首個也是唯一入選城市。
作為南水北調東線重要節點城市,近年來,宿遷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統籌謀劃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在入選國家2019年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之后,2020年又制定印發《宿遷市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治理方案》,開展全市農村黑臭水體排查,系統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并明確泗陽縣為宿遷市農村黑臭水體試點示范地區,現已完成治理農村黑臭水體216條。
此次,宿遷市納入國家試點支持治理的農村黑臭水體共12條,涉及4個縣區、12個建制村。針對存在問題,宿遷市本著“統籌規劃,標本兼治,因地制宜,生態為本”的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多方比選,計劃統籌開展控源截污狠抓岸上治理,開展清淤疏浚嚴控內源污染,開展生態修復提高自凈能力,強化水系連通保障生態基流,切實還老百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景象。
以開展控源截污狠抓岸上治理為例,此次12條黑臭水體治理模式,將由過去的末端治理轉向優先資源化利用,加大污水處理設施系統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加大管網建設力度,就近將農村生活污水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或集中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后擬進行農田灌溉和回收利用;同時,加強畜禽養殖的污染整治,通過建設生態溝渠提高種植業污染嚴重區域治理,切實提升治理質效。
為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宿遷市將積極構建陸域河岸緩沖帶和生態護坡,河岸緩沖帶采用“喬木+灌木+草本”結構,生態護坡采用自然岸線,水域則采用生態浮島、水生植物、曝氣增氧、生態水壩和增殖放流等措施。考慮水體黑臭成因及岸線條件,12條水體擬構建生態護坡約7.2萬平方米,建設河岸緩沖帶約1.1萬平方米,構建生態水壩5個。
記者了解到,此次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工程涉及資金約1.15億元,其中控源截污和清淤疏浚9156萬元,占工程總投資80%。宿遷市在積極籌措專項經費的同時,擬爭取中央資金補助5000萬元,全面落實資金保障。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復雜工作。據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宿遷市正以入選國家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支持城市為契機,堅持當前和長遠并重,做好現有問題處置,力爭到2023年底前完成較大面積黑臭水體治理。同時,宿遷市扎實推動建章立制,形成長效機制,實現長治久清,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提升廣大農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來源:宿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