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80個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比例為95%,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優Ⅱ比例為71.3%,同比提高20個百分點
其中,30個國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為93.3%,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優Ⅱ比例為66.7%,同比提高26.7個百分點
省生態環境廳日前公布了今年1至6月納入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考核的63個縣(市、區)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我市地表水環境質量位列江蘇省縣(市、區)前茅:張家港市位列全省第二、太倉市位列全省第三、常熟市位列全省第四。
今年上半年,省生態環境廳對納入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考核的63個縣(市、區)的地表水環境質量進行監測并排名。排名結果顯示,地表水環境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1至10名)依次是:靖江市、張家港市、太倉市、常熟市、揚中市、浦口區、江陰市、六合區、高淳區、江都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市水環境質量實現“四提高”,即今年1至6月,全市80個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比例為95%,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優Ⅱ比例為71.3%,同比提高20個百分點。其中,30個國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為93.3%,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優Ⅱ比例為66.7%,同比提高26.7個百分點。
近年來,蘇州市緊盯突出水環境問題,綜合施策,通過查病體、溯病源、治病根,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大力實施“水十條”,累計完成重點項目917個,斷面水質優Ⅲ比例從2017年的72%上升到92.5%,長江干流水質穩定達到Ⅱ類,通江河道水質全部達到或好于Ⅲ類,河流斷面優Ⅲ比例達到100%,太湖連續14年安全度夏,實現“兩個確保”。
在沿江,張家港市出臺《張家港市國省考斷面縱向生態補償辦法》,進一步強化和激勵各鎮區、街道改善水環境質量的主體責任。按照“誰超標,誰付費;誰保護,誰受益”原則,實行“雙向補償”。斷面水質達標時責任鎮區、街道獲得補償資金,斷面超標時責任鎮區、街道支付污染賠付金。張家港按照生態環境部和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要求,推進長江入河排口和太湖流域14條骨干河道入河排口溯源整治。經溯源,確認長江排口592個,明確需要整治的排口165個,確認太湖排口1249個,明確需要整治的排口264個。目前,長江排口已完成整治106個,太湖流域入河排口已完成整治127個。通過排口的源頭治理,以及城鎮生活污水“提質增效規范化達標區”建設等具體措施,徹底做好入河污染物的源頭管控,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
來源:蘇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