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份的時候,安徽省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淮北市發現,相山經濟開發區內食品工業園長期未配套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污水溢流現象多發,影響周邊水體,環境問題突出,影響非常惡劣!
事情是這樣的:相山經濟開發區早年開發了一個食品工業園,弄好沒多久,鳳凰山經濟開發區規劃環評審查意見就明確指出,這個食品工業園污水處理依托的丁樓污水處理廠已無余量,應啟動污水處理廠建設,建成運行前不得新建污水排放項目。
很正常嘛對不對,畢竟《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都說了,工業集聚區應于2017年底前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但相山經濟開發區確實虎,不僅不建,還要接著排,簡直無所畏懼。
于是,自2013年起,園區先后新增涉水項目30余家,增加污水排放量日均3800余噸。大量的高濃度工業污水排入,導致丁樓污水處理廠不堪重負,外排廢水多次超標。
丁樓污水廠真是無語了,真是人在家中坐,鍋從上游來。
偏偏相山區一點也不急,嘴上喊著已經在走流程了,其實是2020年9月才研究部署食品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建設工作,并且相關工作僅停留在文件上,直至本次督察進駐前夕,相山區才再次啟動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工作,目前尚處于項目土地報批階段。

相山區關于建設食品工業園污水處理廠的會議紀要
行吧,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嘛。于是,丁樓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信息產業園PCB(印制電路板)工業污水處理廠很默契地停止了接收園區污水。
然后,環保督察就看到了如此奇葩景象:該園區污水無處可去,園區管網內積存約2萬噸污水,四處漫溢。
工業園內污水四處滿溢
這還沒完!除了水污染防治沒搞好,園區內的黑臭水體治理也是敷衍應對。
2021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信訪件、省生態環境警示片先后反映食品工業園內鳳翔溝、湘西溝水體黑臭問題。
相山區試圖治理但又沒完全治理,水體凈化、控源截污等措施救得了一時,但是未從根本上解決截流后工業污水出路問題。導致園區污水管網內不斷積留大量污水,四處漫溢,雨天汛期又排入河溝,造成水體污染,控源截污反而成了面子工程。
2022年2月,督察人員暗訪發現,鳳翔溝再次返黑返臭,經取樣監測,化學需氧量372毫克/升,氨氮25毫克/升,分別超出地表水Ⅲ類標準8.3倍、24倍。6月10日、11日,現場檢查發現,園區污水管網內大量污水自多處污水井源源不斷外溢至雨水管網,最終排入園區周邊水體。
2022年2月 鳳翔溝返黑返臭
園區污水管網內污水外溢至雨水井
看到這里,有的水友可能會想,不是還有100多家企業么,企業里面也有污水處理設施的。
想的沒錯,但是也別抱希望了,企業超標排放的問題更突出!
2021年至今,園區廢水超過納管標準排放天數占比達76%,其中化學需氧量最高達11424毫克/升,氨氮最高達389毫克/升,分別超過納管標準21.8倍、7.6倍。
現場抽查5家企業,有4家存在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不正常或超標排放廢水問題:
美爾鮮食品有限公司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不正常,外排廢水化學需氧量1840毫克/升,超納管標準2.68倍;
阜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排廢水化學需氧量1060毫克/升,氨氮102毫克/升,分別超納管標準1.12倍和1.26倍;
盛美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污染治理設施擅自停運,外排廢水氨氮87毫克/升,超納管標準0.93倍;
鮮滿多食品有限公司外排廢水總磷10.8毫克/升,超納管標準0.35倍。
盛美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污染治理設施擅自停運
不得不說,這個工業園區真可以拿來當典型了!
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問題在哪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一直在強調環境保護問題,據相關調查統計中國目前有將近 2500 家工業園區建立了專門的水污染集中的設施。雖然如此但工業園區水污染問題卻依舊存在。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工業園區規劃缺乏管束 很多地方政府為追求地方GDP和收益,選擇開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項目,并加大對企業的招收力度,這就導致很多企業其實在水污染處理方面不具備相應的實力,但還是被地方政治收入到工業園區之中。
換句話來說,就是企業入駐工業園區沒有基本的條件限制,入園的手續也相當簡單,為了經濟能發展不惜放棄對環境保護的考慮,盲目讓工業園區的規劃為經濟發展讓步。企業在入駐工業園區后,因投入項目未考慮環境問題導致工業園區原有的污水集中處理系統運行困難,嚴重影響水污染集中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行。
2、工業園區水污染集中處理系統的設計不符合企業實際需求 為什么水污染集中處理系統運行困難?這要從工業廢水的特性說起。
工業污水結構非常復雜,水質成分波動比較大,且不同企業排放的污水之間差異也較大,有些工業企業排放的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傳統的集水模式根本無法滿足各類水質進水和出水的穩定,更無法實現對污水排放的有效控制。因此,對于不同企業排放的污水需要進行分類、分質收集,才能確保系統能正常運作。
除此之外,很多工業園區在建設水污染集中處理系統的時候并沒有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對污水的處理問題,導致最終建設出來的污水處理系統處理的污水并不能保證長期穩定達標排放。
3、管理機制不暢導致污水處理效率低下 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體系涉及多個管理方面,包括對企業廢水的預處理問題、污水排入問題以及污水集中處理問題等。
就目前而言,很多園內管理人員都缺乏這個方面的管理措施,很多管理措施都較為籠統不具有針對性,比如對企業廢水的預處理問題,大部分園區都選擇讓企業自行進行建設和運行,管理人員只是對企業預處理裝置排放口進行監管,而污水管網則是由當地政府進行建設和管理。
這些多頭管理的機制直接導致園區內污水處理系統在不能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各頭管理就會互相推脫責任,容易出現管理部門之間的糾紛和矛盾,導致管理效率低下。
4、園區污水廠與城鎮污水廠混用導致水質不穩定 部分園區在發展過程中,為了節省資金及占地,將園區污水處理廠與當地城鎮污水處理廠合并建設,污水處理廠同時接納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由于一般城鎮雨污分流不徹底導致污水處理廠進水水量變化波動大、濃度偏低,污水內碳源不足,無法滿足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需求。
總之,雖然分析了原因,但工業園區污水想要處理好依舊很難。一方面要從源頭上加強園區管理,加強企業排污監控,減少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要從末端治理層面上采用生態環保的污水處理技術,在保證處理效果的同時,降低運行成本,這樣才能增強污水處理效率的同時實現工業園區污水處理的良性循環發展。
資料來源:安徽生態環境:某工業園區管網內積存約2萬噸污水,四處漫溢!給水排水:工業園區污水治理現狀與發展;工程技術與管理:對當前形勢下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來源:環保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