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動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針對部分地區汛期污染突出問題,生態環境部“全國水生態環境形勢分析會議”多次提出,要高度重視汛期水環境監管工作,并要求流域局要持續加強汛期污染強度監測分析與應用、推進汛期污染強度分析、指導各地加強汛期水環境監管,及時調度情況,壓實政治責任擔當,切實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
據了解,3年來,黃河流域局高度重視汛期水環境監管工作,自2020年起連續向流域各省(區)印發《關于加強汛期河湖國控斷面水質管控的函》,提出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做好汛前預防排查、嚴格監管執法,強化極端天氣下點源、面源污染管控和治理,最大程度減輕對河湖水質的污染,確保汛期河湖國控斷面水質達標。每年汛前開展流域省(區)汛期污染防治與監管措施等調查檢查,汛期實時跟蹤調度地方污水處理廠、管網等損毀及修復情況,督促地方做好應對處置工作。
今年汛期以來,黃河流域上中游部分地區暴雨集中且多發,旱季“藏污納垢”、汛期“零存整取”等問題突出,直接影響流域部分國控斷面水環境質量。黃河流域局認真貫徹生態環境部《關于加強2022年汛期水環境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全面落實汛期水環境監管各項工作,密切關注雨情汛情,緊盯汛期水質明顯反彈斷面,開展汛期污染強度分析調查。
今年5—7月,黃河流域局持續跟蹤分析自動監測數據和流域汛期污染強度分布情況,發現黃河中游某重要入黃支流入黃控制斷面汛期污染強度排名屢次位列黃河流域前10名,且自動監測站劣V類情況較為突出。7月21日—22日,結合氣象預報,黃河流域局監督管理一處赴該斷面上游進行汛期污染強度監管調查。
近期,調查組在該斷面上游某縣級市一大橋上下游160多米的距離內發現多個排污口正在同時排污,排口流速快、水量大,排水顏色發黑,氣味刺鼻。尤其是不明排口內大量污水涌入河道,致使河道顏色變黑。黃河流域局立即啟動汛期污染強度監督性監測采樣,并通知地方政府進行了現場問題反饋。監測結果表明,1個不明排口和3個城市溢流口化學需氧量濃度均嚴重超標。該縣級市政府表示,將盡快采取加裝閘板閥門等措施進行整改,嚴格控制溢流排污。
針對問題,按照生態環境部《通知》四項工作要求,黃河流域局將持續關注該入黃河支流有關問題整改落實。全面排查流域水質異常波動斷面,加強預警分析,調度管轄范圍內各省(區)汛期污染強度監管工作開展情況,督促指導各省(區)開展汛期污染強度監管,共同筑牢水環境安全防線,守好水環境質量安全底線。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