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黃河支流、重點入黃排水溝適宜地段、污水處理廠末端建設人工濕地,是符合寧夏實際的水污染治理模式?!?月2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寧夏通過不斷創新水污染治理模式,率先在黃河上游地區實施人工濕地建設工程,通過人工濕地生物降解和自然凈化,全面降低排水溝入黃水質污染物總量,提升溝道、河道水環境承載能力,確保黃河干流水環境安全。
初秋,吳忠市古城灣人工濕地里的黃菖蒲、水蔥等水生植物綠意盎然。經過滯留塘、潛流和表流濕地等工序處理后,從污水處理廠排放出來的尾水變得更加清澈?!皾竦亟ǔ赏哆\以來,出水穩定保持在地表Ⅳ類水質,這些水已實現回用,一部分用于新寧河補水,另一部分用于綠化用水。”吳忠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人工濕地的凈化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濕地中的微生物能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進行降解轉化吸收,從而能將污水中過量的氮、磷等有機污染物去除。
“人工濕地的建設為穩定提升入黃水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痹谥行l市莫樓人工濕地表流區,凈化后的尾水清亮見底,據中衛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投資1.38億元建成占地280畝的莫樓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系統,將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尾水通過敷設的4.67公里排水管網全部引入莫樓人工濕地潛流區,通過沉降和植物吸附后,再匯入生態修復系統進行深度凈化,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叭斯竦丶夹g的應用,助推中衛市第四排水溝水質由劣Ⅴ類提升至地表水Ⅳ類?!痹撠撠熑苏f。
“人工濕地生態污水處理系統,是天然‘凈水器’,能有效減輕溝河道污染負荷,提高水環境質量?!睂幭幕刈遄灾螀^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2016年我區結合南北區域地形、氣候差異較大等特點,探索符合黃河流域上游地區水污染治理新模式,針對寧夏所有城鎮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但入河溝后水質仍為劣Ⅴ類水體的現實情況,經過考察研究,果斷提出在寧夏大規模實施人工濕地等控制性工程。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投運48個人工濕地,生態環境效益逐步顯現,成為守護黃河寧夏段水質的最后一道關口。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