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愛青島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青島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乃至2035年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是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開展污染防治行動的引領性文件,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青島的任務書和施工圖。
主要目標;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遵循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內在規律,科學制定中長期攻堅目標,推動在重點領域、關鍵指標上持續優化、更上臺階。主要聚焦三個方面:
聚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完成省下達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
聚焦綜合治理、精準治理,到2025年,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8.8%,比2020年提高2.5個百分點。地表水國控斷面中水質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1.4%,比2020年提高21.4個百分點,消除劣Ⅴ類水體。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穩定達到98.8%。
聚焦環保為民、共治共享,到2025年,重污染天氣、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到2035年,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青島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重點任務;
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主線,以深入打好三大標志性戰役為主體,以維護生態環境安全為保障,以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為驅動,接續攻堅,久久為功。重點從六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上下功夫。制定實施全市碳達峰工作方案,以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為重點,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深化低碳城市建設,推進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創新開展青島西海岸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有序推進青島市綠色低碳發展深海試驗區建設。扎實推進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到2025年,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左右,煤炭消費總量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400萬千瓦以上,力爭新增10家省級以上綠色工廠(企業、產品、園區)。
二是在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上下功夫。強化聯防聯控,統籌推進消除重污染天氣、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3場攻堅戰,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差異化管控試點,持續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到2023年,全部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到2025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不超過1天。回應民生關切,加強大氣面源和噪聲污染治理,強化各類揚塵管控,市區全面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
三是在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上下功夫。實施城市排水三年攻堅行動,到2024年,各區(市)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全部清零、黑臭水體全部清零,環膠州灣、渤海灣及臨河的污水廠主要指標提標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強化陸域海域污染協同治理,完成入海、入河排污口整治,到2025年,主要入海河流總氮濃度實現負增長,8條國控入海河流全部穩定消劣,14條其他入海河流基本消劣,濱海濕地和岸線得到有效保護。
四是在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上下功夫。強化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完成現有82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開展畜禽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整縣推進,到2025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鼓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整縣制全域治理,全市70%以上的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開展“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強化落實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及其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顯著提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到2025年,全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
五是在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上下功夫。以荒山造林攻堅行動、水土流失治理等為重點,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到2025年,完成造林2萬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5萬畝,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50平方公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有序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加快城市綠化建設,營造高品質公園綠境,到2025年年底,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
六是在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上下功夫。加強生態環境法治、政策、資金保障,建立健全水流、濕地等領域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完善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環境監管體系。加強空氣、河流、海洋監測網絡建設,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以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及危險廢物收集處置為重點,實施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
來源:青島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