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寧市總投資1.1億元建成運行的“智慧長江”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一張網”監管、“一張圖”作戰、“一平臺”指揮、多系統交互、與公眾和多部門聯動,打通全域生態環保業務,形成生態環境大數據共享開放格局,有效推動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
編織“天地空”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用智慧長江之“眼”全面感知生態環境質量
“智慧長江”生態環境監管體系項目旨在建成長江段具有示范作用的生態環境綜合監控系統。“天地空”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共布設72套水、氣等監控設施,對全市生態環境進行全面感知監測。
地表水質自動監測站覆蓋全市富水、金水和陸水3大流域、12個湖庫、23條河流的水質監測,實現咸寧市全流域實時監控。
空氣質量監測站覆蓋全市33個街辦、鄉鎮、開發區園區,全天候為政府評估各地空氣質量和助力環保工作提供數據支持。
大氣移動走航觀測車和水環境移動應急監測車靈活精準界定污染源范圍,高機動性地開展應急監測。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和黑煙車抓拍等系統實現對機動車排放污染的實時在線監管。飲用水視頻監控系統對全市縣級及以上水源地進行實時監控。
同時,通過環保專網、互聯網和電子政務外網,橫向整合氣象、國土、政務網等部門相關數據,縱向對接國家、省級環境監測站相關數據,有效構筑起覆蓋全市的“天地空”一體化環境感知物聯網。
開發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用智慧長江之“腦”智能指揮生態環境保護
“智慧長江”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包含指揮駕駛艙、業務中心、數據中臺、公共服務四大模塊,共23個業務系統,基本涵蓋了所有生態環保業務。
環境質量監測系統對水、氣、固廢污染源和機動車尾氣等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審核和管理,為業務工作提供有效支持。
監管決策系統對污染狀況進行研判分析,實現精準溯源。預警預測系統采用NAQPMS模型和CMAQ模型,對海量環境數據進行建模,預測華中地區、湖北未來7天和咸寧未來3天的空氣質量。
協同管控平臺用于環境任務管理、網格化監管,實現污染事件從“全面巡查”到“分級處理”,從“發現上報”到“整改反饋”的全過程閉環管控。智能AI系統主要實現對水環境、大氣環境、焚燒影像等方面的污染研判、預警預測進行智能分析。
公眾服務平臺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建立公眾參與環境監管的渠道,實現守護環境全民參與。
為助力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市所有水質自動監測站的數據全部接入大數據平臺,實現全覆蓋實時監控主要河流、湖庫等水質狀況。超標數據第一時間通過短信方式預警,發起排查任務,經現場排查處理后通過協同管控APP提交反饋辦理情況。目前,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每天推送近百條水環境質量預警信息,其中pH值預警信息對研判、預防斧頭湖、西涼湖等重要湖庫的水體富營養化起到重要作用。
為了給大氣污染防控提供技術支撐,咸寧市通過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實時掌握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系統對我市未來3天的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和污染物濃度值進行預測,預測的結果每天定時在大氣污染防控會商群中共享,以便提前采取有效聯防聯控措施。同時,通過預警短信實時推送超標數據,便于適時調整和優化防控方案。
建造生態環境監管指揮中心,
用智慧長江之“手”高效推動生態環保
1000㎡的生態環境監管指揮中心實行大屏指揮作戰與人工坐席值守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實現監控指揮、遠程會商、本地會議及洽談服務等功能。通過23㎡的LED大屏實時呈現的環境監測、預警預測、研判分析等數據信息,以及短信、APP信息預警,及時發現問題,科學會商研判,統一調度指揮,現場處置反饋,推動依法治污、科技治污、精準治污邁上新臺階。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現場與指揮中心實時聯動,處置效能大幅提升。
為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能,“智慧長江”項目大數據平臺實現遠程把脈水質,為精準溯源提供線索,及時固定污染源,助力執法部門打擊企業非法排污。
“智慧長江”項目建成后已經覆蓋全市主要河流湖泊、城區黑臭水體的水環境監測網絡和機動車尾氣、主要城鎮和工業園區的大氣監測網絡,為提升智慧環保監管水平和助力環境質量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1年8月2日,通過“智慧長江”平臺發現了浮山河水質異常,立即組織咸安區分局、高新區分局進行沿線溯源排查,最后發現是一家企業的含漆廢水事故排放造成的,及時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后阻止了污染擴大,高新區分局對企業進行了立案查處,這個案例被評為了全省優秀執法案例。
咸寧市以“智慧長江”項目建設為契機,持續深化生態云在服務實戰、助力轉型中的應用。如今,這個生態“云管家”,已經成為生態環境“高顏值”背后的“硬核”力量、美麗咸寧綠色發展的新引擎。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