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沈陽全力開展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重點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統籌兼顧削減雨水徑流污染,注重雨水收集和利用,使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抵御暴雨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和“韌性”。
通過全市上下的努力,今年沈陽獲評全國第二輪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成為遼寧省唯一入選城市。目前,沈陽系統謀劃了源頭減排、調蓄及雨水資源利用設施、排水設施等6大類103個項目,正以舍我其誰、奮勇爭先的使命感加速推進,以務實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讓城市實現自由“吐納” 9月26日,記者在渾南區朗明公園看到,這里道路干凈整潔,花草樹木長勢旺盛。住在附近恒達路的居民告訴記者,這里原為污水處理廠的人工凈化濕地,變成公園后成為附近居民休閑娛樂好去處。據了解,公園通過修建植草溝、植被緩沖帶等源頭海綿設施,將綠地打造為以雨水收集、凈化、調蓄為主為一體的生態型口袋公園。“海綿城市建設秉承生態為本、自然循環的原則,在充分保護和利用原有生態空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靈活選用不同類型海綿設施,增強雨水的就地消納和滯蓄。”市城鄉建設局城管處處長周大為說。
朗明公園通過清淤擴容等工程措施,構建海綿體,可調蓄5000立方米雨水,充分起到源頭減排,消減區域峰值,推遲區域洪峰時間的作用。通過設計雨水外排系統與城市雨水管網相銜接,形成綠色和灰色基礎設施結合的海綿城市系統。
如朗明公園一般,沈陽扎實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因地制宜推進老舊小區海綿化改造,建成58個海綿型小區;積極推廣海綿型綠地建設,打造丁香湖、北陵公園等43個海綿公園綠地,營造城市藍綠空間。逐步推進70余項海綿型道路建設,采用人行道透水鋪裝、生態樹池、海綿型綠化帶和蓄水模塊等方式,在道路有機更新中因地制宜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目前,沈陽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148.5平方公里,占建成區面積的26.19%。
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 近年來,沈陽市秉承“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園美城”,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探索出一條灰綠結合、藍綠交融的海綿城市建設路徑,在建章立制、項目成效、亮點特色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沈陽成立由市長擔任組長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在市城鄉建設局設立海綿城市建設事務部,專職提供服務保障與技術支持,強力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堅持規劃先行。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專項謀劃全域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目標與格局;利用海綿城市、雨污分流、中水利用、水系環境整治等專項規劃夯實海綿城市線路圖;編制海綿城市、排水防澇、城區防洪等相關規劃19項,實施方案20余項,出臺技術標準112項,實現頂層規劃、工作方案、技術標準全過程覆蓋。
全市所有新改建項目嚴格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海綿公園、海綿綠道、海綿小區、海綿校園不斷涌現,在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同時,系統開展城市內澇治理工作。通過“蓄排并舉”等模式構建起城市排澇主干系統“四梁八柱”,在排水防澇、源頭海綿建設方面實施項目658個,形成新開河蓄排淺隧、三面閘雨水泵站、丁香湖生態調蓄湖、老舊小區海綿化改造等示范典型,內澇積水點消除率近85%,城市“含綿量”不斷提升。
2030年80%建成區將成“海綿” 隨著成為國家示范城市,沈陽將加快對海綿城市建設。據介紹,沈陽將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綜合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對80%降雨進行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夯實項目清單,全面推進示范項目建設。今年,沈陽計劃實施6大類54個示范項目,涉及海綿投資9.4億元。截至目前,已開工示范項目33個,已完工示范項目3個,完成海綿相關投資5.2億元。同時,沈陽積極推進海綿立法,強化頂層管控,建立示范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制度。據介紹,目前沈陽已開展《沈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立法調研工作,同時制定《沈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示范項目管理辦法》和《沈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示范項目中央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確保專項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們已經編制了《沈陽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實施方案》,制定未來三年工作目標,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要求,系統謀劃了源頭減排、調蓄及雨水資源利用設施、排水設施、水系整治工程、防洪提升工程、能力建設等6大類103個項目,海綿城市建設投資達到47.7億元。”周大為對記者說。
來源:沈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