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水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把開展冬春季水質保障工作作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作為貫徹落實山東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具體措施,壓實職能部門責任,傳導大抓快干壓力,打好冬春季水質保障工作‘大會戰’。”這是山東省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強冬春季水質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明確要求。
山東省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宋繼寶對記者說:“冬春枯水期是水質波動的易發期,又是破解汛期水質污染隱患的機遇期,也是加快推進水污染防治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關鍵期,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踐行‘三水統籌’理念,見微知著、抓早抓小,借‘枯’之機除‘汛’之患,有效防范冬春枯水期水質反彈問題,確保全省水質持續改善。”
建檔立案提升運行效率,推進雨污合流管網清零 為強化污水處理廠管控,《通知》要求完善一廠一檔一策,提升運行效率,加快實施提標改造。同時,加快推進雨污合流管網清零。
各市要結合水環境監管情況,排查匯總重點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規模、實際收集處理能力、排放標準以及重點設施設備完好性等日常運行情況,分流域、分區域建立檔案。要組織專家或聘請專業運維機構,對重點污水處理廠開展技術幫扶,對發現的問題,與污水處理廠共同研究提出最優處置方案。
要切實保障污水處理廠運營經費,同時根據污水處理廠集處水量、排放水質,彈性設置污水處理費用或采用水質、水量雙考核結算方式,積極提高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率。要指導污水處理廠積極采取增加污泥回流量、延長污泥停留時間等措施,確保低溫條件下正常運行。要統籌做好項目推進與環境管理需求的關系,對位于重點流域或排水影響下游斷面水質的污水處理廠,要優先納入準Ⅳ類提標改造計劃,優先推進實施。
各市要結合汛期斷面水質波動情況,排查沿線雨污管網破損漏損、生活污水直排、老舊小區雨污混流等問題,納入城市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實施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要加快已開工項目的施工進度,力爭2023年汛前完工,同時要提前謀劃,將河湖水質改善情況納入驗收評價內容,確保雨污合流制管網整縣制清零的工作實效。梳理流域匯水范圍內管網溢流風險點,短期內無法完成改造的,在溢流點附近或其他適宜位置建設臨時性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確保汛期溢流污水得到有效收集處理。
濰坊市迅速行動,聘請技術人員組成6個專家小組,分片對全市系統相對薄弱的24個污水處理廠逐一進行“綜合體檢”。濰坊市生態環境局水科科長張艷芹介紹:“這幾天氣溫驟降,污水處理廠菌種活性大幅降低,為確保低溫下正常運行,我們從控制污泥濃度、增加污泥回流量、泥停留時間、儲備應急藥品等方面提出改進措施,幫助污水處理廠提高運行效率。”
記者了解到,為充分調動污水處理廠治污主動性積極性,濰坊市出臺了獎補措施,污水處理費用根據水質情況階梯核算,鼓勵和倒逼污水處理廠從“被動達標”向“主動提標”邁進。

著力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充分提高生態補水效益
《通知》要求,結合河湖日常巡查,及時清理整治河道內垃圾、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業生產生活廢棄物。鼓勵各地疏通農田灌溉溝渠,將廢棄池塘、低洼地改造成滯留塘、小濕地群等高效生態凈化設施,謀劃實施農田尾水治理及回用項目,防止高氮高磷尾水排入河湖。排查規模以上養殖場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情況,確保污染防治配套設施正常運行;引導養殖專業戶配建糞污處理設施或委托第三方處理;督促散養戶配套建設專門圈舍,及時清理舍內糞污。提高主動服務意識,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積極補齊糞污收儲環節短板。
《通知》指出,具有引黃補水指標的市,要加快編制黃河河道外生態補水方案,科學研究各閘、各月用水需求,并調劑使用;其他市要統籌調度引江、水庫、再生水等多種水源,建立“引水-暫存-補水”最佳補水路徑,確定最佳補水時機,實現細水長流,發揮生態補水最大效益。
要加強干支流閘壩管控,定期對轄區內閘壩運維情況開展巡查,妥善處理截蓄的生活污水及農田退水,嚴防閘壩截蓄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加強上下游市、縣(市、區)間閘壩管理情況溝通,提閘放水、泄洪前及時通知下游地區及有關部門。探索建立重點河流閘壩協同聯調機制,結合地方降水實際及水文特征,科學確定閘壩開啟頻次、時長和規模,有效保障生態流量。
臨沂市莒南縣是山東省畜禽養殖大縣,按照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的部署,該縣對青口河流域內144家規模養殖場、102家養殖專業戶、1195家散養戶規范畜禽養殖糞污貯存設施,引導養殖專業戶、散養戶實施新型環保墊料養殖模式改造,及時清掏收集處理,防止外溢、嚴禁直排。
積極開展河湖生態修復,細化方案加強調度指導
《通知》要求,區分輕重緩急,對淤積嚴重的河道優先進行清淤疏浚,清理河道內網箱網圍養殖,清查人工濕地功能退化情況。河道清淤前及時與生態環境部門對接,按照規范及時申請臨時調整采樣位置,避免清淤施工影響監測結果;在菹草、硅藻及其他藻類生長繁殖前、枯萎腐爛前等關鍵階段,及時打撈、收割,防范水生植物暴發風險。對淤積嚴重或存在內源污染的人工濕地,及時排空、翻松或更換填料。對需要補種水生植物的人工濕地、河湖,需要綠化美化的河道護坡,按照植物生活習性,科學安排栽植。及時勸阻在斷面附近捕撈魚蟲、小型船舶攪動等行為,避免因底泥攪動導致斷面水質波動。
《通知》強調,各市要堅持問題導向,強化主動意識,結合自身實際,明確牽頭和配合部門,按照“目標清、任務清、責任清、時限清”要求,從細從實制定計劃措施,拉單列條,務期必成。要將冬春季水質保障工作落實情況納入日常調度,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分管領導要靠前指揮、跟蹤問效,防止“上熱下冷”“措而不施”,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地見效。省級將因時因需調度各地工作開展情況,有關部門協同開展檢查督導。
要認真梳理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重點流域綜合治理方案、“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人工濕地建設與修復等相關方案涉及的項目,納入穩定經濟大盤總體計劃,抓早抓細,加快工程建設實施進度,確保2023年汛期見到實效。視情開展水質加密監測,強化涉水污染源執法監管,對重點流域、重點行業和重點排污口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時刻保持對偷排漏排、超標排放、篡改在線監測等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濟寧市生態環境局水科科長王鑫華告訴記者:“以往每到年末歲尾,水質改善和保護工作都進入一個相對輕松期。省廳部署開展冬春季水質保障工作的‘大會戰’,讓我們清醒認識到,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沒有淡、旺季之分。”
據了解,下一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將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化“支部建在河湖上”黨建品牌,與各市共同成立黨員突擊隊、設立黨員攻堅崗,不畏嚴寒,主動作為,切實打好打贏夏“病”冬防的“大會戰”,有效避免冬春季水質反彈、提前解決汛期污染問題,力爭實現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