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云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云南省“湖泊革命”攻堅戰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省堅持把九大高原湖泊(以下簡稱“九湖”)保護治理作為壓倒性任務,以改善九湖水環境質量為核心目標,深入實施“湖泊革命”攻堅戰,從源頭抓起,實施治本之策,推動保護治理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再到“全域聯治”的重大轉變,努力實現九湖和水系保護治理長治長效,有力助推云南省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當前,云南省九湖水質穩中向好,部分主要超標指標數值大幅下降,基本達到預期目標。
全省聯動走活治湖一盤棋 云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胡朝碧介紹,一直以來,九湖保護治理作為云南省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重視空前、高位推動,省委書記、省長親自掛帥、率先垂范、帶頭巡湖。
2021年,九湖省級湖長全部調整為省委常委擔任,省委常委認真履行湖長責任,既掛帥又出征,堅持一線工作法,深入現場、發現問題、研究對策、解決問題。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議多次研究九湖保護治理各方面的工作,省人大、省政協全面加強對河(湖)長制工作及九湖的監督。各級各部門認真履職,大膽試點,形成了“改革一線在九湖、試點項目在九湖、優質服務在九湖”典型引路模式。2021年以來,省級湖長巡湖檢查和召開專題會議60余次,九湖流域的2034名河(湖)長巡河巡湖達4萬余次。
為堅決扭轉湖泊保護治理的嚴峻形勢,云南省委、省政府果斷作出了在治湖理念、治湖措施、治湖體制機制上來一場“湖泊革命”的戰略決策,印發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湖泊革命”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提出60條具體措施,以“破局”之勢、治本之策,全面打響“湖泊革命”攻堅戰。在全面調查研究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五摒棄、五樹立、五轉變”的治湖理念。
著眼進一步提升湖泊保護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云南省委、省政府采取空前措施,從完善河(湖)長制有關制度、組建“湖泊革命”攻堅戰指揮部、科學劃定九湖“兩線”、嚴格流域空間管控、開展跨界湖泊聯防聯控聯治、創新投融資機制和資金管理辦法、積極探索“黨建+河湖長制”“黨建+湖泊革命”共7個方面,加快健全九湖管理體制和機制工作。
從2018年起,云南省在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每年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和專項債券36億元支持九湖保護治理,2021年起增加至42億元。2019—2020年,新增專項債券資金33億元用于支持洱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同時,省財政廳會同省河長辦、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省級財政獎補資金考核管理辦法》。《云南省“十四五”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規劃》提出項目391個,總投資629.89億元,較“十三五”規劃增長14%。
當前,云南省上下聯動、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九湖保護治理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一系列重大措施和重點項目得以落地落實。
動真碰硬抓實突出問題整改 云南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抓好各類問題整改作為推動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的重要契機,動真碰硬、從嚴從實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和各類監督檢查問題整改。
滇池沿岸違規違建整改工作開展以來,云南省委、省政府及昆明市委、市政府以破局姿態、根治氣魄、雷霆手段,集中領導、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抓拆違、強整改、促治理。過度開發、無序開發、貼線開發現象得到全面遏制和根本扭轉,滇池生態空間加大、公共屬性回歸、群眾反映良好,整改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
云南省認真汲取教訓舉一反三,充分發揮滇池沿岸違規違建整治帶動作用,圍繞“退、減、調、治、管”,精準施策系統治理,形成“一湖帶八湖”整體效應。
堅決“退”。九湖流域生態保護核心區內已累計退出人口73585人,退塘、退田6.3萬畝,退房309.1萬平方米,恢復濕地5.6萬畝。
全面“減”。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九湖流域內嚴禁審批“兩高”項目、嚴控湖邊土地開發、全面排查整治湖泊沿岸違規違建。九湖流域生態保護核心區已累計移民搬遷1.6萬戶、7.2萬人。
精準“調”。九湖流域已累計流轉土地54.0萬畝,休耕輪作35.8萬畝,實施農業高效節水工程32.1萬畝。
系統“治”。大力推進城鎮生活污水、村莊生活污水、工業和旅游業污水、黑臭水體治理,構筑全流域、全方位、全時段的水污染防治體系。九湖流域內關停非煤礦山179座,完成生態修復面積1.73萬畝。2022年以來,九湖累計生態補水9.9億立方米。已建城鎮污水處理廠61個,建成城鎮污水管網1.1萬公里,城鎮雨污分流改造574.1公里。
嚴格“管”。加快九湖保護治理規劃及“一湖一策”行動方案落地落實,強化節水優先,扎實推進水價改革,持續開展保護治理工作的監督檢查、明察暗訪,逐步提升水質水量監測預警能力,深入推進“智慧湖泊”建設。
此外,云南省各湖泊省級聯系部門組織開展存在問題拉網式大排查,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協,省委巡視組和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各民主黨派,省河長辦及省級有關部門開展了督察、檢查、機動巡視等各類監督檢查,確保各類問題整改徹底及各項保護治理任務有序推進。2022年,中央、省級督察共發現問題667個,迄今整改完成547個,整改完成率達到82%。
劃好“兩線”促進流域發展 云南省政府出臺了《關于九大高原湖泊“三區”管控的指導意見》,從嚴制定生態保護核心區、生態保護緩沖區、綠色發展區“三區”30條管控措施,有力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云南省河長辦聯合省級有關部門組織涉湖州(市)科學劃定九湖 “兩線”(湖濱生態紅線和湖泊生態黃線)。九湖生態保護核心區面積165.8平方公里,是之前一級保護區(不含水面)面積的2.8倍,各湖泊生態保護核心區面積均大于原一級保護區面積,生態保護核心區內共涉及28775人、建筑設施面積377.06萬平方米、耕地4.88萬畝;生態保護緩沖區面積共680.5平方公里,共涉及310402人、建筑設施面積4882.46萬平方米、耕地26.58萬畝。
云南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嵩介紹,當前,九湖流域正在推進“兩線”物理標識落地。“兩線”與過去劃的保護線相比,在功能定位、劃定原則、管控措施、落地形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兩線”劃定后,管控措施比以前的保護區更明確、更規范、更嚴格。湖濱生態紅線內為生態保護核心區,禁止開展與生態保護無關的建設活動,從2022年開始,除公共設施、文物、列入名錄的歷史文化名鎮(村)及村落外,其他村莊(人口)、建筑物、產業以及與生態保護治理無關的設施逐步退出,實現清零留白。生態保護核心區實行10條正面清單管控。
湖濱生態紅線與湖泊生態黃線之間區域為生態保護緩沖區,是嚴禁開發利用的區域,原則上人口只出不進,小區、村莊建設面積只減不增。生態保護緩沖區實行10條負面清單管控。
流域內除生態保護核心區、生態保護緩沖區以外的區域是綠色發展區,是控制開發利用強度、調整開發利用方式、實現流域保護和開發利用協調發展的區域,綠色發展區的管控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積極探索符合湖泊流域特色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有10條具體指導意見。
在落地形式上,過去對九湖保護區界線沒有明確規定,大多采用界樁形式,且界樁設置不統一,不易識別。現在明確要求涉湖州(市)按照“兩線”劃定成果,2022年底前完成物理標識,落地形式因地制宜,宜路則路、宜樁則樁、宜網則網,便于識別,利于管護,通過“兩線”把保護范圍永久固定下來,把這兩條湖泊“生命線”書寫在九湖大地上。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