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過程中,青州市全面融入海綿城市理念,突出“水生態恢復、水安全保障、水環境改善、水資源涵養、韌性宜居建設”等重點,全方位規劃指引、全過程項目管控、全市域謀劃推進,海綿城市匯水面積達建成區的44.2%,城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先后獲評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級生態建設示范區等稱號,作為濰坊唯一縣市入選省級城市更新試點。
近日,在濰坊青州市范公亭文苑小區北側,新建成的一處名仕文化主題口袋公園內,透空景墻、書卷景觀、文字坐凳等微景觀、休閑設施齊全,成為附近居民日常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我們在口袋公園建設中,充分融入海綿理念,應用透水磚、透水瀝青等透水建材鋪裝,加強下沉式綠地、植草溝等雨水滯留設施建設,整個公園像海綿一樣會‘呼吸’,對雨水起到急收緩釋功能,充分體現綠色生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青州市園林綠化和環衛中心工程科科長李曉明說。
除了積極推進綠地系統和公園建設外,青州市還堅持系統化推進海綿城市與城市更新、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老舊小區改造、完備社區建設等相結合,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典型區域和典型項目。
“其中,新建小區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磚、大孔植草磚等透水鋪裝材料,下沉式綠地率不低于50%,對屋面雨水及部分小區道路面源雨水采用就近接入下沉式綠地、植草溝及雨水收集池,設置過濾裝置和雨水回用管網,消納周邊徑流雨水。”青州市住建局城市建設科負責人遲亮介紹,現已建成旭馨園等34個海綿化小區和建筑,面積達6.062平方公里。
為筑牢海綿城市建設根基,青州還將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落實到項目立項、土地出讓和用地許可、施工許可等各個環節,先后向155個出讓地塊提出海綿城市建設指標要求。依托“大-中-小-微”的海綿城市建設系統,同步實現徑流污染控制、排水防澇等海綿城市的綜合控制目標,將至少75%的降雨實現就地消納和利用。先后消除雨污合流管網162公里,全市5座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均達到準地表Ⅳ類水排放標準,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8%以上;建成海綿綠地31處,建成綠道435公里,暢通城市微循環,創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3處,城市功能品質全面提升,極大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和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目前,青州市建成區海綿城市匯水面積達23.88平方公里,占建成區總面積的44.2%,一座會“呼吸”的生態之城振臂呼出。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