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如果發生突發環境應急事件,只要拿出圖冊,馬上可以對照方案,找出處置空間,迅速進行應急處置,達到‘以空間換時間’的效果。”2月1日,江西撫州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魏如斌向記者介紹推廣“南陽實踐”市、縣全覆蓋工作時說。
魏如斌所說的圖冊就是《撫州市撫河流域水環境應急“一河一策一圖”項目應急響應方案》(以下簡稱《響應方案》),里面把重點河段周邊所有坑塘、低洼地、湖庫、江心洲、閘壩、橋梁等可以作為應急處置的空間和設施,都提前摸清楚進行標注,一旦發生突發環境應急事件,馬上就可以根據《響應方案》進行處置,通過空間的了解和掌握,極大地節省了應急處置的時間。
2022年,撫州生態環境局選取了總長為216.63千米的10個重點河段實施“南陽實踐”,開展7個水環境應急“一河一策一圖”項目,總投資321.1萬元,去年年底所有項目都按質按量完成。
找準空間,掌握可用于儲存受污染水體,才能精準實施截流、引流、投藥、稀釋等應急處置措施的空間與設施。撫州市通過衛星地圖識別、人員現場踏勘、無人機航拍等多種方式,尋找河流沿線可利用的空間設施,并對可操作性進行核查,最終排查出閘壩36處、坑塘52處、水庫144處、橋梁179處及其他類型的空間設施75處,為后續精準快速高效處置突發環境應急事件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在落實相關技術指南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本地特色,增加了入河排放口分布圖、畜禽養殖場分布圖、應急資源調查、環境風險評估等章節,對流域水系及敏感點、流域重點環境風險源等內容進行了細化。”撫州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盧雅英告訴記者說。
同時,撫州在《響應方案》編制過程中,多次邀請應急、水利、交通運輸、自然資源等相關部門參與進來,確保響應方案的全面、真實、準確和有效。
據了解,撫州市市本級及各縣區試點河段《響應方案》在編制過程中共征求意見23次,組織專家初審、專家評審共14次,進行了46次文本修改,確保了整體質量。
演練是對《響應方案》可操作性的檢驗。2022年,撫州市采取市縣一體、政企聯合、社會救援力量參與的方式共開展各種形式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12次。在撫州市市本級演練中,聯合了18個單位約200人參與,充分運用了“南陽實踐”經驗做法,完整地體現了撫州市撫河流域上下游突發環境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并且首次采取了在線直播的方式,對演練過程進行了全程直播,擴大宣傳面,提高公眾的風險防范意識。
來源:中國環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