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需求愈加迫切,優美的生態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水,是一座城市的靈氣所在,是城市環境生態系統中最活躍、影響最廣泛的要素。水環境建設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其建設質量優劣與否,直接關系到生態城市建設的成敗。近年來,蕪湖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治理水污染,美化水環境。2022年蕪湖制定的《“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著力構建城市水系新格局,全力推動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系統修復、水環境綜合治理,漸進式補齊污水設施建設短板,加快推進污水提質增效項目實施的強力之舉。
自2019年蕪湖成功入選全國第三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伊始,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中,“一城一主體”的原則貫穿水質量建設始終,“蕪湖經驗、三峽模式”得以成功開啟。我市順利完成整治建成區74條黑臭水體,并通過省級驗收銷號,標志著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等工作穩健推進,全市整體水環境質量尤其是中心城區主要河道水質得到全面提升。而建設完成的沃特明渠、小江、浴牛塘和二橫港等示范項目,僅僅是全市污水處理效能持續提升的一個縮影。榮譽的背后,是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建設成效的高度認可;建設的成果,換來的是江城“人水和諧、城水相融”之秀容,一幅生態為底、綠色為徑的美麗畫卷徐徐鋪展。
蕪湖,因江而生,依江而興,水網密布。水生態環境治理千頭萬緒,問題紛繁復雜,需要多部門、跨區域齊抓共管。我們要注重多方梳理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合理制定出更加貼近蕪湖實際的針對性措施。河湖是最為關鍵的節點——以空間角度視之,上下游、左右岸污染都將匯聚于河湖中;從因果角度分析,河湖是水污染排放和水生態破壞的直接承載者。毋庸諱言,基礎設施不足、超標排污、生態破壞等所有問題,最終都將體現于河湖之上。整治方案制定較易,實操過程定有難度,應有序將具體問題細化分解,采取上下游配合、左右岸聯手等措施,對癥施策、精準治污。
水環境的綜合治理提升,對蕪湖經濟良性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同樣意義重大。這片宜居宜業的熱土,我們不止要使其煥發出活力澎湃的創業激情,展現出創新驅動的驕人成果,還應建成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的優良生態美景。這,既是全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設人民城市題中的應有之義,也是對人民群眾期盼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積極主動回應、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來源:蕪湖新聞網